中国IDC圈1月15日报道: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的“2016全民互联网嘉年华”展会上,阿里音乐集团董事长高晓松就“数据和平台对音乐影响”的话题发表了演讲。高晓松认为,大数据对于音乐的发行、推广有很大影响,也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音乐创作与互联网关系不大”
在之前一次公开场合上,高晓松曾公开发言说,大数据对创作没用。“好多产业人士很气愤,觉得大数据仿佛无所不能,大数据怎么可能对创作没用?”高晓松说,“从基本的哲学来说,上帝从来不给人类一个解决一切的方案,因为这样上帝本人就没用了”。
在高晓松看来,“创作和互联网的关系不是很大。创作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比较依赖。”高晓松以古人创作蝶恋花、虞美人等为例说,自己开始不理解这些人从哪里听到这些曲子、填词,当时没有互联网、电台等传播工具,为什么那么多人按同一个规律填词?“其实是需要平台,古代的平台是青楼。那时的青楼是所谓的内容集成平台,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嫖娼地,而是文化交流场合。”
但对于就整个音乐产业而言,高晓松认为,内容产业与互联网的关系非常大。互联网平台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和更多人合作,和更多作词、作曲人合作。“互联网提供了可能,通过互联网强大的人和人之间交流的能力,把所有创作懒惰的借口消除掉。”
互联网对音乐主要干三件事
高晓松说,互联网对于音乐主要在干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数据对数据。其实,互联网对音乐产业最大的用处是发行。这些年基本上数据对数据非常精准、非常普遍,互联网把发行渠道全部摧毁而且代替,这是大数据非常管用的地方。
第二件事是数据对人。数据对音乐推广有很大的作用,但不像数据对数据完全替代了传统的发行渠道,数据代替了大部分的推广渠道,但并没有完全代替,因为还是有电视等传统媒体。
第三件事是人和人。数据对创作没有特别直接的影响,但互联网提供了人与人交流的平台,这对创作影响很大。创作需要人与人的沟通,需要互相激发,需要“高山流水”。“为什么《高山流水》那么珍贵?就是因为过去提供的平台,这两个人遇到的机率太低,而互联网时代提供了巨大的平台让大家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