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5月27日报道,5月25日到27日,中国第二届大数据产业峰会在贵阳开幕。场馆位于这个城市的新区金阳,从大部分市民居住的老城区打车到会议地点,大约需要30分钟的车程。
5月的贵阳天气并不好,这几日阴雨绵绵,鲜见阳光。为了解决平日极为拥堵的交通问题,贵阳市让政府和事业单位进行调休,道路的两边则四处拉扯着“爽爽贵阳,中国数谷”这样的标签和横幅。
天气虽然不好,数博会的展馆里面却是非常热闹。大部分前来参展的观众集中在1号馆——这里集聚了腾讯、阿里巴巴、高通、戴尔、华为这样的大公司,而参展者对数据和技术都展现出了比想象中更为强烈的好奇。
大公司们也在想尽办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虽然主题是“大数据”,但并不意味着非要做得那么枯燥。
腾讯云的展台前挤满了用摇一摇比拼手速的观众,赢家可以获得一个保温杯或者公仔;蚂蚁金服提供了一项人脸识别的服务:观众在大屏幕前面站立30秒,则会在若干名画中找出与你面容相像的人物。每当一个匹配结果出来,周围的观众都会配合着惊呼——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被匹配到了油画里的中年议员,表情不是很开心,但还是拿走了组织者为自己打印的明信片。
高通为了推广骁龙芯片及其计算能力,把他的合作伙伴——Pico Neo VR一体机和零度智控的DOBBY无人机都带到了现场;而在戴尔与英特尔的联合展台里,体验者可以试玩一款VR音乐节奏类的游戏,女性观众们蜂拥而至,毕竟这比开飞机或者打僵尸友好多了。
这是贵阳举办的第二次数博会。2014年3月,贵州在北京举办了一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推介会”,开始布局大数据相关的产业。这个很难说有存在感的省份在今年建设了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正在试图从传统行业之外,抓住一个新的增长机遇。
数据量指数级增长,大公司均在布局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数据量正在进行指数级的增长,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用高通总裁德里克·阿博利的话来说,“全球90%的数据量都是在过去两年当中产生的”。
基础设施成为大公司们第一个讨论的话题。
根据戴尔公司总裁迈克尔·戴尔提供的数据,今天我们的处理能力、带宽、存储正以每年10倍的速度成倍增长,而未来15年我们的技术将会比现在更强大1000倍。今天解破一个人类基因组需要16个小时,2031年将只需要一秒。每一个新生儿在医院都将有个性化的医疗,电脑的处理能力将超过人脑,且成本将不到1美元。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微博)表示,腾讯有18年海量的数据运营经验,目前腾讯的整个数据存储中心存储总量超过1000个PB——这个数字超过15000个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存储量。
而在处理这些数据方面,“腾讯最近这三年整个战略的变化,我们从什么业务都自己做,转化为只做最核心的社交平台和数字内容,以及金融业务”,马化腾说。因此,在大数据生态当中,云、移动支付、LBS和安全是腾讯要做的基础要素。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称,如果能够善用数据,全球企业将额外获得1.6万亿美元的数字红利,而中国将占据其中可观的份额。
事实正是这样,互联网变成基础设施之后,数据产生了。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称之为“自然资源”,而想让这个资源产生价值,唯一的途径就是靠计算。七年前这家公司成立了云计算公司,他们的野心是,“要在阿里云上长出一家比淘宝还要大的企业”。
大数据正在跨入更多领域,所有公司都将数据化
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张晖是第一次参加数博会。这家服务器厂商正在朝着数据和云服务提供商转型,与主办方贵阳已经在气象服务、创客中心和扶贫等领域展开了合作。
展馆的热闹程度有些超出这个科学家的预期,而他的公司出现在贵阳,他认为是浪潮需要进入生态,与合作伙伴站在一起的体现。
但更让他欣慰的是另一个现象。“相比起组织的力量,也就是大公司,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自组织正在发展”,张晖对腾讯科技说,“虽然互联网创业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大数据这个领域里,自下而上的变化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