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打造全市交通运输综合数据中心,是市交通局信息化总体规划目标“一个中心四大平台”中的关键项目,能有效解决中山市综合交通行业现有信息系统建设所面临的数据孤岛、业务无法有效协同等问题,实现中山市各交通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
据悉,除了接入交通运输局所有信息系统数据外,该中心还将接入市公路局、公安交警支队、住建局、规划局、国土局、海事局、航道局以及交通运输企业等相关单位的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中山市交通规划、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充分的数据支撑,数据中心力争2016年年底完工。
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余锡盆透露,目前该局还在开发“交通地理信息一张图”,即把管线、站点的设置汇聚到一个地理信息中去。未来只要打开相关网址,就能知道每条路有多少条管线,有多少个车站。
医疗“云端”上的个性化健康服务
去年年底,中山4家三甲医院率先实现检验检查结果和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市民在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博爱医院、小榄人民医院就医,医生在诊室内,通过病人授权就能查看病人的诊疗信息,一份完整的病人健康视图随后可呈现在医生眼前,包括用药、检验、检查结果等,免去患者在就诊时的重复检查。此举既可节约时间和费用,也有助于提高医生诊治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打破当前的医疗瓶颈,已经成为当今医疗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事实上,去年以来中山已开始探索“云端”上的医疗服务。在中山“十三五”规划草案中,健康服务云平台就被列为未来5年拟建的十大益民服务云平台之一。
记者了解到,健康服务云平台,是以健康医疗信息为核心,建立向市民开放的电子健康档案盒电子病历数据库,搭建互联网共享医疗平台,建设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计划生育等医疗健康管理和服务大数据应用体系。
中山市卫计局副局长伍中庆表示,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运用以及大数据的颠覆性创新,给医疗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工具,它能将各“孤岛”的信息连接、共享起来,整合优化配置资源,实现最大效益。借助这些先进技术,建设健康服务云平台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病程管理的连续有效性,促进慢病的规范化、网格化和远程化管理,进一步满足广大老百姓居家防病、治病、养病的需求。
据了解,中山将进一步扩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接入面,连接市内各公立医院,形成中山市区域内检验检查和诊疗信息互联互通,丰富市民的健康档案。未来5年,中山将逐步把更多公立医院以及社区服务中心接入到信息共享平台中来,随后再接入公共卫生数据,如居民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信息,最终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统计分析,丰富市民的健康档案、区域流行疾病的分析预防等。
未来场景“智慧校园”的一天
清晨的阳光照进学校宿舍的走廊,原本亮着的灯自动熄灭。在起床铃响起的同时,当天的课程内容已在宿舍内的电视屏上显示出来。就这样,学生们开始了一天的智慧生活。
从校外而来的老师,正开车驶入校园,校门口的交通信息自动采集装置和视频抓拍装置已经识别出这是学校的教师,于是自动放行。此时,同学们走进教室,视频摄像头自动给每个同学进行脸部识别,记录下他们的考勤情况,并上传到教务系统。
上课铃响后,语文老师打开黑板,露出一台超大屏液晶显示屏。在手机上轻按几个键后,当天的教学内容就在显示屏上出现。讲台下,学生们打开自己的书包——一台平板电脑,并在屏幕上找到语文课本,翻到和显示屏上一样的界面,课文以“文+图片+视频”的多维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他们饶有兴趣地跟着老师学了起来。
一节课很快就要结束,老师开始布置作业,学生的电脑上出现“测试”页面。不一会,就听见“哗哗哗……”的声音,大家陆续提交作业。老师点击“评价”二字,电脑开始自动评价和分析。几分钟后,作业分析回发到每个人的电脑上,大家不仅看到自己的答题情况,还可看到全班的整体答题情况。
晚上,学生们陆续入睡。感应不到人声后,校园内的路灯等逐渐熄灭,而安防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仍在履行着安全监控和自动报警的职责,守护校园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