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发布中国AI报告,全面剖析BAT三巨头

高盛认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离不开赶上浪潮的中国企业们,尤其是BAT三大巨头。

最早布局的百度提出了“All in人工智能”的口号;电商领域巨头阿里巴巴利用天然的数据优势,布局云计算;最晚进入的腾讯有望凭借AI大幅增加游戏和广告营收。

百度:AI in AI

百度“一切以AI为先”的思维从网罗人才开始。作为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技术公司之一,百度汇聚了全球的顶尖人工智能人才。

2017年1月,世界级人工智能技术权威、前微软副总裁陆奇加盟百度,担任集团主席与COO。

过去几年来,百度一共在全球建立了三个实验室,拥有超过2000名AI研发工程师。此外,今年3月,百度还将自动驾驶部门整合成为IDG(智能驾驶团队)。

百度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发展AI最好的地方就在百度”,百度不仅有更短的产品周期,还具有帮助AI腾飞的数据和计算。

拥抱新时代,AI商业化将成为核心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今年2月给员工的一封信中认为,人工智能的机会来自于软件硬件的整合以及垂直行业的发展,AI技术的商业化将成为百度的核心业务。

百度在2016年底提出了100亿元的“云图”计划,旨在建立一个拥有影响力的云技术生态系统。

此外,开放的人工智能对话平台DuerOS也发展迅速。平台采用的Deep Speech 2语音识别系统具有降噪技术,识别精度达到97%,并入选2016年MIT的10大突破性技术。

高盛认为,百度拥有中国最大的GPU集群,同时百度从在线搜索、广告、翻译到O2O服务的业务都通过AI技术获得了更好的表现。

自动驾驶Apollo项目

百度开放创新的生态系统还拓展到了自动驾驶,即Apollo项目。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百度总裁陆奇估计,中国将在3至5年内在全球自动驾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百度则希望到2020年能够完全实现全自动驾驶上路的能力。

高盛分析认为,Apollo自动驾驶项目的商业化道路将类似于谷歌的安卓系统,可通过广告、App下载、高清地图服务和相机视觉软件4个领域实现增量收入。

其中,App营收将在2020-2025年期间成为Apollo平台重要的营收来源。对比苹果可以发现,这一块的市场具有巨大潜力。苹果在中国收取App平台总收入的30%,这也让中国成为了苹果最大的App平台。

此外,高盛预估,高清地图服务可在2020年和2025年分别获得收入10亿美元和25亿美元;相机视觉软件则有机会在2020年和2025年分别获得3.7亿美元和16亿美元的营收。

阿里巴巴:全球领先的AI范例

阿里巴巴庞大的电商业务体量决定了它是全球使用AI的最大型公司之一。其中最显著的例子就是阿里云。

目前,全球IaaS云市场中,按照营收计算,亚马逊的AWS凭借46.1%的份额高居首位,阿里巴巴则以3.2%的市场份额占据第四的位置。

中国市场中阿里云则是一枝独秀。如果按照营收总额计算,阿里云的市场份额达到40.7%,相当于中国市场第2至第8位云服务提供商的总和。

截止2017年6月,阿里云已经拥有了100万个付费用户,并覆盖了媒体、互联网、金融、政府、能源、制造业、医疗、游戏和零售领域;在中国,1/3的500强企业中以及2/3独角兽企业都使用阿里云。

而在用户保留率上,阿里云也做到了“留住客户”。2017财年和2016财年比较后发现,阿里云96.7%的顶级付费用户仍旧选择继续使用。

飞天(Apsara)是阿里云技术创新的基石。

电商领域,基于Apsara的处理系统每秒可处理数十万的并行事务。2016年双十一的高峰时段,阿里云每秒处理了17.5万次交易和12万次支付,同比分别增长25%和40%。

企业客户方面,阿里云帮助中国石化建立了第一个石化行业的电商平台epec.com。一年的试运行过程中,平台达成的交易价值共21亿美元,拥有2.5万多个供应商以及15.2万个货品。

阿里巴巴的技术是基于数据。

据统计,阿里巴巴一天内处理的数据量相当于2000万份高清电影的数据量,高峰期每日内部数据访问呼叫可达82.7亿次。

除了宝贵的数据,阿里巴巴也在拓展自己的业务网络,将触角伸向了印度、韩国和所有东盟国家。2017年3月,阿里巴巴向印度版支付宝投资1.77亿美元;2016年4月,阿里以10亿美元收购东南亚线上零售商LazadaGroup的控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