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带来的“人机矛盾”开始隐现

大数据被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能源,整个产业正处于高速起飞的阶段,机会和挑战总是结伴而行。大数据也是一座待挖掘的金矿,给人们带来无限美好遐想的同时,一些潜在的挑战也在渐渐浮出水面。

这个趋势在金融大数据领域尤为明显。

垄断壁垒渐强,数据共享已成空话 

得益于金融行业较为完整的数据积累与人才储备,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可以说是最早开花结果,包括精准营销、客户全周期管理、战略决策、风险控制等环节均能看到大数据的落地身影。

但就像引言所说,很多挑战也在不断滋生,这些挑战至少来自三个维度。

首先是认知层面。大数据对金融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仅仅是一个优化工具还是对金融体系的一次基因改造,或者还是代替银行一些职能成为独立的产品 答案众说纷纭,始终没有得到统一。

其次是数据获取带来的挑战。

目前企业面临一个普遍的困境就是挖掘与收集数据的能力有限,需要满世界找数据。

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直接导致底层数据的流通不畅,底层数据从大的方面来说由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组成。内部是指总行跟各分行之间,甚至是各银行之间数据的共享;外部是指金融业和行业外部数据的打通,比如说电商平台、医保和社保等交易场景下用户产生的数据。

但是这些数据本身都被高度垄断,并且一些还涉及到用户隐私问题,甚至一些企业一旦将自己的数据开放将会遭受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

举个极端例子, 假如阿里的数据向京东开放会发生什么 我想第一时间京东会去获取阿里中大量女性用户的数据,一举填平服装和美妆产业在两者之间的鸿沟。

即使情况没有这么极端,阿里仅仅开放了一些简单的数据,也会给京东很多发挥的空间。比如说用户在阿里买了一件商品,这个数据被京东获知,京东就可以马上上架或者是推荐相关联的产品,用户买了一个笔记本可能还需要一个鼠标,就因为数据的开放,很大概率京东就抢走了本属于阿里的订单。

所以说数据作为企业的核心资产是绝对不会轻易开放的。

如何有效打通数据间的壁垒,是从业人员必须要跨过的一道门槛。

大数据带来的“人机矛盾”开始隐现

第三个挑战来自应用层面。应用层面的挑战更具复杂多样性,有一个矛盾越来越突出,可以预见的未来将会是困扰行业的主要焦点所在。

我称之为“人机矛盾”。

人机矛盾

“人机矛盾”在电影里经常被演绎。机器人突然有了意识,便大肆屠杀人类,大数据概念下的“人机矛盾”没有这么暴力血腥,但也足够折磨人了。

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我们知道,基于大数据的缜密算法构建、机器学习和关联性预算等手段,可以直接显示最后的分析结论,而没必要具体展现其中的过程。也就是说,通常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只负责告诉人们“what”,而不负责解释“why”。

但是当人们利用大数据的结论时就很容易陷入纠结,比如在商业银行做一个客户流失的风险预测,通过大数据发现这名客户未来有可能产生违约行为,因此建议不要放这笔贷款。

但这样业务人员会疯的,凭什么拿一份机器得出的结论好端端地去打搅客户。平白无故地对客户说:你好,我们预测你要流失,所以我要给你提供一些其他的服务来挽回。先不说提供的其他服务所产生的成本,单说这一行为会不会引起客户的反感,反而起到反作用也不是没有可能。业务人员要如何取舍 非常难办。

光是这个矛盾就够了吗 远远不止,假如面对的是银行个人用户业务,面对的可就是数以千万计的客户。通过大数据预测,假如预计5%的人会流失,这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前端服务或销售人员或许一下就迷茫了,这么多人从哪里做起呢 投入有限的资源去做真的会挽回用户吗 

业务人员一定会问很多个为什么,一直问到机器是如何得出这个分析结论的。就如同AlphaGo大战柯杰,柯杰作为人类棋手翘楚,每秒可以搜索10个走子可能。但AlphaGo每秒却可以搜索10万个走子可能,你问AlphaGo为什么这步棋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它已经做了10万次的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