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利文件显示,这个系统能够内置于无人机快递包裹的标签内,内置相关感应器和折叠式降落伞,可分离式包装,震动吸收器,大型包裹还可以安装多个标签内置降落伞。当无人机接近投送地点时,无人机可以直接在空中控制释放内置降落伞的快递包裹,让其自动完成投送过程,无须快递无人机降落到地面,从而提高快递投送效率。
差不多同一时间,沃尔玛也提交了一项用区块链技术来追踪无人机快递的系统申请专利。
专利申请中提到:“在一些实施案例中,快递箱中可能包括用于追踪和认证的区块链配送加密系统。区块链或将追踪到包裹的各要素,包括但不限于位置、供应链转变、快递和客户的认证、环境温度及可接受阈值、产品温度(如果需要的话)、包裹内容等。
无人售货超市
被很多人拿来说事儿的无人售货实体超市Amazon go,被誉为实体零售店的颠覆者。AmazonGo的技术特色是,购物者能够轻松地来去自由,拿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无需排队付账就可以离开。
顾客只需要下载Amazon Go的APP,在商店入口扫码成功后,便可进入商店。传感器会自动根据顾客的消费情况在账户上结账收费。
但是Amazon Go尚还处于测试阶段,第一是系统搭建和维护成本过高,其次是技术放心程度还未达到普及水平,未来能否大规模推广还不得而知。
机器人导购
沃尔玛虽然没有推出无人售货超市,但也致力于用先进技术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
我们去超市购物的时常常需要用到购物车,有时候难免会碰到一辆轮子不太利索,或者其他部件损坏的,影响购物体验。为了改善这一点,沃尔玛与第五元素机器人公司(Five Elements Robotics)达成了合作,用导购机器人来取代购物车。
第五元素机器人公司主要专注于Budgee—一个可以四处跟随用户的私人机器人,它拥有一个很大的储存空间可以用于购物,或帮助主人携带物品。同样的技术也可以被集成到购物车上,这就意味着购物车不仅不用推,还会自动跟着消费者走,解放双手后顾客查看货架上的商品变得轻松自然……
一番对比下来,结果也许有些出人意料,一向被视为传统企业的沃尔玛在应用AI和大数据技术方面,似乎并不弱于亚马逊。
业务与AI的关系
文章开头也提到,AI的价值依托于具体的业务场景和垂直场景的数据。
沃尔玛的业务优势在于其几乎无处不在的线下门店,每一家门店都是数据产生体。
据了解,沃尔玛在全球拥有超过4500家超市,占据杂货店市场的18%左右。90%以上的美国购物者,周围10英里以内就有沃尔玛的门店,而且这一距离还在不断缩小。
反观收购全食之后的亚马逊,它们欲把配送中心开进城市中心,达到像沃尔玛一样的覆盖能力。这里全食的作用就尤为明显:覆盖全美的几百家大大小小的门店,亚马逊则可借此打通从云端到仓储中心、配送中心,直至用户家庭的完整链条。
凭借云端海量的用户数据以及先进的算法,亚马逊可以快速精准地定位用户。除此之外,亚马逊还打造了全球最成功的智能音箱产品Echo。Echo的出货量已接近千万级别。这些智能音箱分布在上千万个家庭中,除了能够收集数据,还能帮助用户在产生需求时第一时间下单。那么用户下单后,亚马逊如何才能第一时间将商品送到用户手中呢 光凭大型的仓储中心是远远不够的。
但收购全食后,亚马逊无形中增加了数百个配送中心。这些配送中心分布在全美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而且具备自盈利的能力。
未来,随着亚马逊的智能语音助手Alexa愈发智能,与AWS云服务完美配合,就能将用户的需求掌握得一清二楚,在需求产生的那一刻便用户拦截下来。再辅以线下门店和物流系统带来的出色体验,十分具有想象空间。
总体而言,亚马逊与沃尔玛在AI和大数据上面的应用与探索,各有千秋。作为旁观者,不要过分抬高亚马逊,也不要贬低沃尔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