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种平衡现实吗?毕竟一方面,拥有数据又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互联网巨头,可以通过不断的并购和扩张,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强制举措,将其它公司的部分数据纳入自身的信息体系,到最后赢者通吃。即使这一过程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有形成数据垄断的嫌疑。
另一方面,开放与共享也不只是愿不愿意的事情,其中牵扯甚多,包括共享平台的搭建、应该且能够开放的数据划分、归属权和使用权的界定等等,这些背后既需要法律的支撑,又要具备相应技术和分析能力的主体去执行。总而言之,在目前“群雄割据”、且不具备统一标准的市场状况下,谁也不会贸然迎风而上。
不过从数据共享实现的前提,还是能看到突破现有数据孤岛局面的一些方向,比如如何令企业认识到数据互通背后的商业价值。
近来互联网的风口还停留在共享经济上,单车、租房甚至充电宝等贴近生活的产品,或多或少都能有着能实现共享价值的商机。而今这些共享行业受到如此追捧,也就是说共享机制在互联网经济中存在合理性和商业前景。那数据共享是否也能像现在的共享经济一样发展呢?虽然两者有闲置资产和企业资产的本质区别,但共享模式的基础可能有统一之处。
另外在金融领域数据共享或许已成趋势。 2017 年 1 月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与一家金融科技公司 Intuit 达成协议,通过使用数据技术赋能银行服务,譬如 Quickbooks 、中小型企业的会计解决方案( SMB )等。随后富国银行也与 Intuit 达成类似的交易,从下半年开始,富国银行的客户将能够通过银行的开放应用程序接口( API )与 Intuit 的服务共享他们的账户数据,而无需输入任何在线银行的详细信息。
由此可见,即使没有将数据共享要求写入法律,如果要在这个赛道里保持领先,银行也必须开始开放他们的客户数据。也就是说有了行业巨头的牵头,数据共享能成为趋势。
对于企业而言,安全解决方案的构建永远也比不上技术病毒的更迭能力,对政府而言,预防网络诈骗的方式也总落后于犯罪分子的“相机行事”,而如今大数据的预测能力或许能改变这种滞后性,但前提是数据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