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大举进军AI,战略布局思路为何不同?

百度说得最多、也做得最多,即有远景型业务(无人车、DuerOS),也有短期内就能产生收入的业务(如信息流、百度金融)。在思路上,百度先有技术、再找场景,今天的开放战略本质就是要为AI技术找场景。百度在AI上拥有了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同时搜索和地图等业务给百度积累的大数据助力其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位置,举公司之力布局AI、强烈的工程师文化、给予工程师优厚待遇和话语权,对于技术大牛有很强的吸引力。

2、阿里:AI只是技术工具的一种

阿里巴巴同样已布局AI很长时间。2015年双11期间,搜索事业部因为采用个性化推荐技术给业务带来显著提升就获得了阿里巴巴最高奖“CEO奖”,2016年规模化上线深度强化学习与自适应在线学习,用户点击率提升10-20%。从这次财报也能看到,AI对于阿里来说,更多是为了实现类似于“提高点击率”这类目的的工具。还有,阿里巴巴在AI技术布局上更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算法,比如实时计算平台、量子计算、移动操作系统、数据库、机器人等底层技术投资与AI息息相关。

阿里巴巴从来不强调自身在AI技术上的突破,但一直将AI技术应用到商业场景之中。核心业务、阿里云开放生态,AI技术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城市大脑等解决方案,更是在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在不同商业场景中的应用。不强调技术本身 ,却重视技术应用是阿里巴巴的基因,马云曾说,“一场技术革命周期大概都是五十年的,前二十年是技术公司的革命、创新,但是后面的三十年是技术在社会方方面面巨大的应用,谁能够应用好技术、谁能够把技术进行普惠化,我认为这才是未来。”就是说,眼下阿里巴巴更多是在应用存量技术做业务创新。

AI只是阿里商业生态的工具,且只是“新技术”的一部分,不过,布局AI阿里却有独特优势。一个是to B市场,阿里云生态具备大量的客户和场景;二是零售、金融、物流这三个阿里巴巴具备话语权的领域会给AI带来大量应用场景,阿里战略进入大文娱、生活服务等领域也带来不少新场景。

3、腾讯:先有场景再攻底层技术

在AI技术上,腾讯起步晚,但后劲足,野心大。

刘炽平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明确,“人工智能具有战略意义,我们会对AI进行持续、长期而有耐心的投资,因为我们坚信这是令人振奋的长远投资,而不是要在短期直接产生收入。另一方面,AI也将在多个方面助力于我们现有的产品、服务与业务发展。”

具体而言,腾讯一方面投资AI底层技术,包括在美国投资超过5家AI技术公司,分别在西雅图和中国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积极参与围棋比赛,研发语音、图像、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底层AI技术,腾讯AI Lab(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已有数十位AI科学家,50余名世界一流AI博士、200多位AI应用工程师,整个公司从事AI的技术人员与百度在同一个数量级,后者最新数据是1300多名 AI+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全面应用AI技术,用于提升用户体验、加强精准定向技术及赋能生态三个方向。效果广告、内容服务(天天快报、QQ音乐等)、金融科技、社交产品(天天P图、微信等)等业务线均已应用AI技术。

腾讯没有像百度那样All In AI,但却跟百度一样重视底层技术投资。跟阿里也很不一样,阿里强调新技术,腾讯只强调AI,相同的是两者都重视业务场景应用。腾讯将AI当成长期投资,不急于求成,原因在于拥有足够大的空间和资源去做长期投入,马化腾在二季度财报发布时明确:“2017年第二季度,我们在多个业务实现强劲的收入增长,让我们能够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进行创新投资和新技术的投资。”正是因为有游戏等现金牛,腾讯才能稳步前进地进行AI投资,并应用于旗下多个业务线且取得成效。它的优势明显:应用场景、用户基数以及社交连接的生态。

BAT的AI战略布局思路为何不同?

BAT做AI的不同思路,与公司战略和创始人特质有关。

6月,在贵州数博会上,马化腾就曾对马云和马化腾关于AI的言论进行过一次直接点评。对于人工智能这件事情,马云认为数据很重要,是原料,没有数据什么都不行;李彦宏则强调,人工智能数据重要,但改变世界的是算法。对于马云和李彦宏的言论,马化腾说:

“我就大胆点评一下,我相信李彦宏谈的是从 0 到1,需要由创新技术驱动;马云讲的是从 1 到N,这个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数据驱动。所以,他们谈的是不同阶段。都对,也都不对,他们谈不到一起,因为这是不懂技术的文科生和太懂技术的理科生的争辩。我想讲另外一个观点:未来互联网发展,更重要的一个要素是场景,或者我们称之为战场,再通俗一点就是市场,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有了应用场景,有了市场,数据自然会产生,也会驱动技术发展,人才也会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