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媒眼中,中国似乎有了一个新标签

外媒

经济学人报道截图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计,云计算市场最近几年保持着超过30%的增速,今后仍将延续这一趋势。据乌镇智库测算,2012至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公司获得26亿美元资金。虽然这一数字不及美国同行同期179亿美元的融资总额,但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融资总额却在快速增长。

然而,真正在人工智能领域为中国赋予无限前景的却是另外两大来源。首先是人才。微软人工智能负责人沈向洋表示,中国人不光数学好,在语言和翻译研究领域也有悠久的传统。

负责管理阿里巴巴150位数据科学家的闵万里表示,在中国找到顶尖人工智能专家的难度大于美国。但他预计,这种情况将在今后几年发生变化,因为多数重点高校都开设了人工智能项目。据测算,全世界训练有素的人工智能科学家有超过五分之二位于中国。

中国的第二大优势就是数据,这是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原料”。以往,软件和数字产品主要遵循既定代码,为那些拥有一流程序员的国家赋予了优势。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出现,一些规则越来越依靠通过海量数据提取出来的模式。可供使用的数据越多,供算法学习的资料就越多,人工智能也就越“聪明”。

中国的庞大规模和显著的多样化环境为这一模式提供了强劲燃料。只需要处理日常工作,这个国家的近14亿人口产生的数据就能超过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即便是在罕见疾病领域,中国也能提供足够的样本,教给算法如何识别这些疾病。

由于输入中文的繁琐程度高于西方文字,所以中国人也比西方人更有动力使用语音识别服务,从而为企业贡献了更多语音片段来改进语音服务。

联合早报“中国特稿”:人工智能威胁论在中国没有市场

中国特高

新家坡联合早报23日刊文评论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和劣势。文章称,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传统产业亟待升级换代,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急需找寻新的增长引擎。在刚刚兴起的全球人工智能第三次热潮中,中国希望凭借海量的数据、充裕的资金,以及基础数学领域的人才优势,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先机。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大数据、大市场,以及可观的人才储备,都让中国有机会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换道超车。

不过,中国人工智能在数据互联互通和高端人才的补给上仍有欠缺;此外,官方公共数据的开放程度,行业数据库的联通性及行业规范的形成,也备受关注。业内人士警告,中国需要尽快建立行业规范,以防技术漏洞滋生出安全隐患。

另外,在提到人工智能时,不少人总会想到电影《i, robot》中的警示——人工智能会不会抢走人类大多数的饭碗,进而掌控人类?

2016年3月,谷歌人工智能Alpha Go战胜李世石;今年5月,Alpha Go再次零封柯洁。这引发不少人对AI的争议和恐慌。

4月27日,霍金在北京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表达了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他认为,人类需警惕人工智能发展威胁。因为人工智能一旦脱离束缚,以不断加速的状态重新设计自身,人类由于受到漫长的生物进化的限制,将无法与之竞争,从而被取代。

霍金

霍金在北京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的演讲

但联合早报指出,人工智能威胁论在中国业界、学界并没有市场,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学者均认为,未来人机的关系不是博弈较量,而是相互协助,共同进化。

人工智能似乎正在成为下一个风口,而中国企业界和政府都已经跃跃欲试,继“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手机支付、共享单车)之后,代表着“未来”的人工智能,似乎,正成为最新的“中国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