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大数据安全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从银行到P2P再到保险、证券等,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开始建设自己的大数据平台。传统上对于数据的管理,金融界是有经验的。

但在当前以Hadoop为基础的大数据平台,接触数据的人更多,数据使用的更频繁,数据的内外交互实时,数据种类更复杂,对安全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

从金融业态上来说,包括征信、消费金融、P2P、众筹、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等金融企业,都会需要大数据平台来支撑业务需要。

金融大数据的安全有三个很重要的工作内容,分别是安全管理及监管合规、数据安全、业务安全。具体到实际的安全映射上,分为以下四类。

24

 

一、安全管理

金融机构是属于被强监管的机构,很多业务都需要牌照才能开展。在安全领域保持监管层的汇报和日常沟通,是工作量不大,但需持续进行的工作。

监管机构一般会有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注意及时、准确的填写内容,利用现场监管的机会,充分展示安全保障能力。

金融监管由于行业特点,普遍比较保守,对于新技术的应用较为谨慎,例如人脸识别、二维码付款、大数据风控等新型技术,不建议在汇报沟通中过多渲染。这里点到为止不再多谈。

主管机构在监管层面,目前主要还是看安全制度、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测。等级保护测评无需多说。安全制度层面,由于不同金融业态对应不同的安全管理要求,需要结合专业条线的安全管理制度来开展。

有些机构为了取得更多安全证书,会去拿一些国外的安全体系认证,这在监管层面不是很认可,我自己的建议是,除非有国外机构的业务,或者真正需要借证书来完善自己的安全管理体系,否则这个证书不用过于强调。

除监管之外,安全管理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传递安全的信任感。一个平台是否安全是投资者非常关心的一个角度,平台安全可以分为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而信息安全则需要传递这种信心。

如果一个平台被黑客攻击,或者羊毛党大量聚集,或者出现批量的受害者,这对平台的打击是致命的。在安全信心的传递上,一是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平台上宣传,二是要处理好应急事件,尤其在公关层面。

二、生产安全

金融的安全运维和研发安全上,与其他类型机构相比,安全要求相对较高一些。但本质上并无较大差异,本文也不在这里介绍。主要探讨大数据平台安全。

一个简单大数据平台示意图如下:

25

 

整个大数据平台可分为三大块。

1、 数据源

一个大数据平台,必然面临这种形式的数据接入,数据有结构化的非结构化的、爬虫数据、上报数据、图片数据等各类格式。数据又有个人身份信息、支付、移动数据、法院信息等各种类。数据还根据来源有组织内和组织外。

根据接入方式有互联网、专网等。这里需要考虑存网络边界风险。

在一个大型集团的大数据平台,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数据接入需求。安全部门在这里要有统一、强制的介入方式,包括连接类型是API、FTP还是其他类型。包括数据流量预测。包括接入的鉴权方式和证书管理。

包括使用期限和下线管理。建议是形成统一的数据接入平台进行管理,按照不同的数据保密性级别分类处理,约定统一的安全强度。这件事要早做,越晚做越痛苦,等到业务发展起来,无数的接口需要梳理的时候就积重难返了。

2、大数据平台安全

2.1基础设施安全

大数据平台首先要考虑自身基础设施安全。由于金融属性,大数据平台不太会考虑使用云的形式。另外,取决于搭建大数据平台的技术及数据库,还需要进行针对Hadoop、mogodb、nosql等的安全管理。

需要指出的是,大数据设计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安全考虑,整个安全管理机制并不成熟,比如Hadoop早期版本缺少身份认证机制、节点之间的传输无法加密,后续的版本提供了此类的机制之后,升级又可能导致Hadoop不可用。NoSQL数据库则缺乏一些传统数据库提供的安全功能,比如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