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在买全球之外,卖全球把中国大陆市场和海外市场连在一起。据阿里巴巴集团旗下跨境出口平台全球速卖通数据显示,“双11”当天速卖通平台共产生3578万笔订单,较2015年同日增长68%,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全天交易共覆盖23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621万国际“剁手党”参与,无线订单成交占比58%。据了解,速卖通平台这次增设了香港和台湾的专场,香港和台湾的消费者可以通过专场,用当地的货币进行支付,比如香港的消费者可以使用八达通来支付购买“双11”商品。“卖全球为海外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商品选择。可以看到,在未来,中国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借助双11,我们有机会把中国大陆市场和海外市场进行联动,开展全球化的销售。”刘鹏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3C产品备受海外消费者欢迎,据了解,小米的电子产品在“双11”单日销量是日常平均水平35倍,而仅在俄罗斯,国产VR眼镜和无人机的订单数就已经接近2万单,有观点认为,供给侧改革和产品创新令国产品牌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有所扩大。
趋势三
品牌打通全渠道运营
“双11”期间,百万门店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的商品通、服务通、会员通已经成为品牌标配,线下门店变身智慧门店,一方面通过IP、直播等玩法进一步获取新用户,另一方面,则是在产品创新、跨渠道场景体验等方面适应市场环境与消费行为变化,提升全渠道的消费转化,新零售体系已初现端倪。
今年不少品牌加入线下实体店提货、补货的环节,优衣库“双11”半天官方旗舰店销售告罄,迅速引流到线下门店的做法惹人关注,消费者在GAP等品牌的官方旗舰店购买时,品牌可以通过系统对接,实现最近门店配送,最快两小时可以送货上门。冠名天猫“双11”晚会上海家化借助晚会收视率的流量红利,首次派出两位高管以直播的形式实时与天猫网友进行发红包、砸金蛋等形式互动,为上海家化旗舰店和佰草集旗舰店站台,在新零售场景营销下,84家佰草集门店通过深度布置“万庆同庆”,打通“线上—线下—线上”的闭环,实现“进店推送权益—皮肤测试—产品推荐—线上购物”的全场景流程。
此外,上海家化还在机场开设了全品牌体验店E-store、在购物中心开设大型跨品类生活馆,地铁枢纽的化妆品自动贩售机等也将产品融入在生活场景中,实现线下到线上两种体验模式的无缝对接。据统计,截至11日24时,上海家化“双11”全网各渠道总零售额已突破2亿元。“今年双11,消费者无论在网上、街边还是购物广场中,都能感受到一个立体化的 双11 ,以及线上线下无界限的体验。”天猫商家事业部总经理张阔表示,在全渠道三通大战略中,线上跟线下通过数字化打通的门店已有十万家,后台云端可以通过数字化产品通过线下POS和库存完全打通,可以看线上和线下库存,消费者下单后,可以快速由导购员接单,再把商品发给消费者。
原来“双11”只是线上的节日,现在已经变成全部零售业的节日。“双11”期间,广州各大百货火速参战,天河城百货把促销日期提前了一周,大部分商品跨专柜消费满300元送300元电子促销卡,部分商品5-6折扣,广百利用场地优势打造“情迷百老汇”音乐剧主题展,广州友谊则打通线上线下支付渠道,大部分商品6折,持实体VIP卡的顾客凡在广州友谊官方微信新绑定成为e会员,可获赠会员积分2000分。在“双11”这场消费大戏中,谁也不想缺席,谁也不想被消费者冷落。对于新零售的构想,正如银泰商业CEO陈晓东所说,当扩展了全渠道之后,有一个词可能会消失,就是所谓的“线下”,实体店还会存在,但是不会以“线下店”的身份存在,将完全与互联网融合,未来,消费者将分不清是处于互联网中还是实体店中,他们可以在很方便的情况下取得想要的商品和服务。
趋势四
农村市场成消费新增长点
今年,有两个数据首次出现在天猫双11全球购物狂欢节的晚会屏幕上,分别是村淘点数量和土特产榜单,从密密麻麻的据点可以看出,农村地区的网购热情已经开始被点燃。据了解,天猫双11全国近2万个农村淘宝服务站都加入到了全球购物狂欢之中,京东方面,覆盖了44万个行政村的1700多家京东帮服务店在“双11”大促中实现了京东大家电30%的销售额,烟机灶具和热水器等品类的销量也随着农民的生活条件改善而大幅增加,分别比去年双11期间上涨了2倍多和1.8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