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大数据查询分析底层技术三大基石引擎现状

9

图8. Presto架构

性能评测总结

通过对Hive、Impala、Shark、Stinger和Presto的评测和分析,总结如下:

1) 列存储一般对查询性能提升明显,尤其是大表是一个包含很多列的表。例如,从Stinger(Hive 0.11 with ORCFile)VS Hive,以及Impala的Parquet VS Text file;

2) 绕开MR计算模型,省去中间结果的持久化和MR任务调度的延迟,会带来性能提升。例如,Impala,Shark,Presto要好于Hive和Stinger,但这种优势随着数据量增加和查询变复杂而减弱;

3) 使用MPP数据库技术对连接查询有帮助。例如,Impala在两表,多表连接查询中优势明显;

4) 充分利用缓存的系统在内存充足的情况下性能优势明显。例如,Shark,Impala在小数据量时性能优势明显;内存不足时性能下降严重,Shark会出现很多问题;

5) 数据倾斜会严重影响一些系统的性能。例如,Hive、Stinger、Shark对数据倾斜比较敏感,容易造成倾斜;Impala受这方面的影响似乎不大;

对于Hive、Impala、Shark、Stinger和Presto这五类开源的分析引擎,在大多数情况下,Imapla的综合性能是最稳定的,时间 性能也是最好的,而且其安装配置过程也相对容易。其他分别为Presto、Shark、Stinger和Hive。在内存足够和非Join操作情况 下,Shark的性能是最好的。

总结与展望

对大数据分析的项目来说,技术往往不是最关键的,关键在于谁的生态系统更强,技术上一时的领先并不足以保证项目的最终成功。对于Hive、 Impala、Shark、Stinger和Presto来讲,最后哪一款产品会成为事实上的标准还很难说,但我们唯一可以确定并坚信的一点是,大数据分 析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而不断普及开来,这对用户永远都是一件幸事。举个例子,如果读者注意过下一代Hadoop(YARN)的发展的话就会发现, 其实YARN已经支持Map-Reduce之外的计算范式(例如Shark,Impala等),因此将来Hadoop将可能作为一个兼容并包的大平台存 在,在其上提供各种各样的数据处理技术,有应对秒量级查询的,有应对大数据批处理的,各种功能应有尽有,满足用户各方面的需求。

除了Hive、Impala、Shark、Stinger和Presto这样的开源方案外,像Oracle,EMC等传统厂商也没在坐以待毙等着自己的市 场被开源软件侵吞。像EMC就推出了HAWQ系统,并号称其性能比之Impala快上十几倍,而Amazon的Redshift也提供了比Impala更 好的性能。虽然说开源软件因为其强大的成本优势而拥有极其强大的力量,但是传统数据库厂商仍会尝试推出性能、稳定性、维护服务等指标上更加强大的产品与之 进行差异化竞争,并同时参与开源社区、借力开源软件来丰富自己的产品线、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并通过更多的高附加值服务来满足某些消费者需求。毕竟,这些厂 商往往已在并行数据库等传统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这些底蕴还是非常深厚的。总的来看,未来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将会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便宜、越来 越易用;相应的,用户将会更容易更方便地从自己的大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