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到2020年,物联网将提供百亿计的连接和万亿级的商业价值,这是我们当前移动和固网连接数量的数十倍。”中兴通讯物联网技术及解决方案规划总工马恒在日前的2017通信物联网大会上如此表示。
但现实情况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物联网市场始终没能迎来爆发,这次真能打破这一魔咒吗?
一直以来,物联网都是科技巨头的必争之地,而处于中上游的通信设备商更加任重而道远,他们的角色更像是行业的步道师,在输出产品技术的同时,还得为应用落地操心。
2016年6月,中兴在业界发起了万物互联产业联盟(GIA),其作用实际上和华为物联网1+2+1战略类似,就是服务于下游厂商。据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了解,到现在这一联盟已经聚集了20多家运营商,140多家物联网公司,在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已成功实现了商业应用。
在2017通信物联网大会会后,马恒接受了包括雷锋网在内的行业媒体的采访,以下是雷锋网整理的采访实录:
中兴在物联网领域是如何定位的?
马恒:中兴一直在思考,我们在这个大盘子里面到底能做什么事情。
中兴本身是传统的通信设备制造商,物联网这个行业更接近互联网快速消费的一个行业,但是我们也在积极转型,我们发布了MICT2.0白皮书,在白皮书当中也阐述了我们的一些愿景,我们的价值观念,我们在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我们希望能够提整体的解决方案和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另外,我们有资本平台和生态圈建设的平台,协同各个产业伙伴进入远程实验室知识产权共享,商业开发共享,资金所谓的支持等等,从商业模式上来帮助企业;在技术体系上,中兴的连接感知就是终端加上网络,我们既提供芯片,也提供网络,可以提供芯片给第三方来做模组分装。
你认为物联网行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
马恒:这个行业现在肯定还存在一些问题的。前几年,物联网炒作的比较热,也有一些产品问世,但是真正大规模商用的寥寥无几,这个当中我估计可能就是我个人分析因素是很多的。
第一是产业不成熟,如芯片的成熟度,虽然各个芯片商都声称二季度、三季度可以大规模供货,但能否如期供货依旧是一个问题。物联网更像是一个IT产业,它需要快速迭代、快速试错,能不能迅速的稳定这是一个大的问题。如果芯片不能大规模的廉价供应,企业就很难用得起。
第二是互联互通的问题,各大厂商包括运营商、设备厂商都建了自己的平台,在这些平台当中,某一个垂直小范围的应用打通相对比较容易,但是真正这个平台之间能否做互联互通这个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考验。互联互通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通信业的问题,我们有大量的标准组织像ITLT、ETSI、ATF等等,企业之间是否会以真正互联网开放的模式来做更多的做沟通工作,而不是人为的做一些阻碍,自己守着自己的一小块所谓的田地。
第三就是盈利,企业都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在大规模商用后,怎么能做到盈利是个问题。现在需要多方合作,尤其政府这种产业界政府做产业引导。我们看到有一些项目是不赚钱的,基础网络投资比较大,但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大企业需要先铺网络,铺设网络的过程中有好的工业项目是可以投资的,通过投资拉动的方式先把基础网络打通。
从目前来看,物联网的春天已经到了,我认为大概在二季度和三季度我们就会看到大规模的商业应用雨后春笋般出现。
物联网技术未来的趋势是怎样的?
马恒:我觉得还是要根据应用场景和应用环境来做一个判断。
从应用的角度来说的话,我们会分为三种类型,一种叫做低速,一种中速,一种高速,这个速率可能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本身它的通信带宽的速率要求多高,就是我们上网的流速有多少;第二个就是终端的移动性本身也存在速度的问题,例如水表,它的移动性不强,影响就不是太大;而在汽车中,移动对速率的影响会比较大,这里面采取的技术是不一样的。
从低速来说,我们认为现在最主流的毫无疑问就是NB-IoT,NB-IoT的优势很多,如功耗比较低,覆盖比较广,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好处,就是它可以跟现有的基站共站,所以运营商的网络覆盖到哪,它就能连接到哪。而且NB-IoT的单基站覆盖效率是传统手机通讯基站的50到100倍,所以少量的基站就可以做更广泛的覆盖,所以我们认为NB-IoT在低速应用上是最有竞争力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