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模激增后,城市治理迎来“大考”。最为“大考”的判卷人,民众本应是城市治理关注的重点对象,但现实中数据收集和数据共享难度大,民众反馈很难融入城市治理。
进入数据化时代,各行各业都以数据记录、追踪,如此海量的大数据不能只是停留在服务器里的资源,更应在提升城市“人情味”上发挥功效。
具体来说,利用类似“众筹民意”的方式可简便高效收集大数据,城市建设从此把准脉,把便民融入细节之中。之后,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可预判民众潜在需求,通过“机器智能”寻找人类未发现的规律和结论,“未卜先知”地提供便民服务。
民意众筹形成大数据 让城市兼具“人情味”
“人情味”的最直接体现是城市建设的便民性,城市建设能否从民众实际需求痛点出发规划,而不是“为了智慧而智慧”,导致适得其反。因此,民意形成的大数据成为城市治理的必备,也成为城市提升“人情味”的核心。
武汉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数字规划中心主任工程师熊伟在日前举行的“数博会”上以武汉东湖地区的规划为例,就详细介绍了众包智慧提升民众参与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过程。
他介绍道,在东湖的规划中,市民可以把鼠标当成自己手中的画笔来描绘绿道的走向。经过一段时间的规划之后,城市规划管理中心进行汇总,把所有绿道的规划数据在后台集成之后,最终确定民众最急需的绿道走向。整个过程诠释了“众包智慧”解决民众需求痛点,是大数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直观体现。
在未来的城市治理中,类似的“民意众筹”可作为大数据积累的来源,可持续地为城市治理提供一手民意反馈支撑,这样的民意大数据既让城市治理更有“人情味”,也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
机器智能“纵向”深度挖掘大数据 让城市治理“读懂人心”
民意众筹的形式是最直接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结合互联网时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后,还可深度挖掘大数据,为城市治理提供意想不到的高效。
在此次“数博会”上,“机器智能”成为智能时代的变革技术。简单说,机器智能是让机器具备人类所不具备的智能,学会自主学习、提升智商,甚至某些方面超越人类预料。
多位专家和大咖均认为,在城市治理中,机器智能的突出优势是让设备“联通数据”,让大数据提供最优解决方案,为人类提供最佳选择。马云就在主旨演讲中以零售业为例阐述了“设备+大数据”后的神器化学反应。他认为,定制化需求会越来越多,而机器也会越来越聪明,各行各业都要做好应对大数据冲击的准备,也要抓住时机引领变革。
回到“城市治理”的主题,在“机器智能”时代同样可以把“城市联通数据”,让大数据实时感知民众需求,也让大数据及时调整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特别是对突发应急事件快速反应,让数据“跑”在问题发生前。
在落地中,某些城市已开展建设“城市大脑”,让机器智能统筹管理所有联通数据的设备,小到摄像头、红绿灯,大到公共数据库,根据实时大数据规基础设施的运行,即使面对突发情况也能从容应对,让民众享受大数据的智能分析便利。
举例来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被认为是“摄像头和红绿灯”间的距离。在机器智能时代,摄像头的视频和图像数据可以深度挖掘,把诸多看似无关联的数据交叉分析,机器可自主寻找相关数据,实时感知路况,在即将拥堵之前为民众提供合理路线,让摄像头收集的大数据不再是“死数据”,而是可以调控信号灯的活跃数据。
未来,旅行住哪个酒店、到哪里吃饭,到会场见什么人,以后这些决策可以由机器智能来辅助作出决定,它可以主动说推荐我们去和某人见个面或建议到某个餐厅就餐,然后乘最便捷的航班离开。
大数据“横向”融合数据共享打造“智慧水务”
大数据不仅可以通过机器智能深度挖掘,还可以多行业大数据“跨界”整合,让城市公共数据全面联动,城市治理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各行业的大数据横向融合能让规划“一次到位”,避免“开拉锁”地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