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大数据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地区大数据发展的梯次格局初步显现,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中西部和东北等一批聚集发展区。
“贵阳南明至毕节威宁,1吨,车长不限;北京门头沟至济宁鱼台,稻谷,30吨,13.5米;贵阳花溪至广西贵港,煤炭,180吨,9.6米至13米……”点开“货车帮”APP,货源信息接连不断地跳出来,大货车司机蒲杰迅速选择了离自己最近的一单货源。跑车10余年,自打用上“货车帮”,蒲杰就很少为货源和空返发愁。
“货车帮”的应用,是我国大数据快速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我国大数据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大数据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极大地促进了全社会要素资源的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高效化利用,推动诸多领域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认为,大数据作为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信息产业中最具活力、潜力巨大的细分市场,同时大数据与现有产业深度融合,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金融商业服务、医疗健康管理、科学研究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在社会运行、城市管理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得生产更加绿色智能、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目前,我国地区大数据发展的梯次格局初步显现,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中西部和东北等一批聚集发展区。
北京、广东、上海等发达地区产业基础完善、人才优势明显,成为核心地区;而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贵州、重庆等地,通过战略创新形成先发优势,政府积极实施政策引导,引进大数据相关产业、资本和技术,也在区域竞争格局中赢得一席之地。
贵州省从最基础的数据中心起步,用3年多时间,全产业链初具规模,在多个领域开创了国内第一,在政府治理、司法改革、民生事业等领域涌现出数据铁笼、智慧法院、社会和云、云上贵州APP等一批大数据的应用模式。2016年2月,贵州获批成为国内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截至目前已经聚集大数据核心业态企业、关联业态企业、衍生业态企业2万余家。
国际数据公司(IDC)高级研究员麻芃认为,“贵州在数据中心建设、数据资源汇聚、产业发展集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国内乃至全球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
我国大数据已经具备了加速发展的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中国信通院预测,未来两年内大数据核心产业还有40%左右的增长空间。今年1月发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大数据产业规模要突破1万亿元。一个全新的大数据时代正在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