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里并没有给出详细的采访过程,也没有被访研究员的前后语境,加上文章从一开始就把它当做是 AI 觉醒奇点前兆一样的事件来看待,确实给人一种科幻成真的感觉,但这其实是有点误导读者的意思了,马宇驰先生也对文章中的采访内容表示了质疑。
宣传以外,是人主观放大了问题
事实上,在人工智能屡屡成为热门事件的今天,人们在面对相关事件时其实夹杂着一点「对科幻的向往」,无论是《终结者》里的「天网」还是《生化危机》里的「红皇后」,这些科幻故事中的机器反派往往叫人又爱又恨,在听故事之后,人们往往有一种科幻成真的幻想情节,如果现实中出现了天网会怎样?这也应该是科幻片最迷人的地方之一吧。
生化危机》中的红皇后;图源:YouTube
此前美国的警卫机器人 Steve 故障「投池」就引起了好一波关注,先是在社交媒体走红,有引起了各大媒体的报道,机器人自杀的笑话瞬间登上新闻头条成为了热门话题。有人认为 Steve 工作太无聊了自杀,有人认为巡逻散步的 Steve 思考人生时迷了路……不管怎么说,都是典型的人的思维。
警卫机器人 Steve 落水;图源:New York Post
但从官方的调查来看,Steve 落水的原因无非是下雨天气影响或者障碍导致的紧急路线变更导致的,说到底都是尚待修复的 bug,不仅不是机器太过智能,反而是因为不够智能导致的。
但外界对此的关心其实是有主观选择的,大众对机器故障毫不在乎,但如果说是「工作无聊、投池自杀」就要吸睛得多。
而人们在对待类似的问题时,往往不由自主会去放大这样的问题,微软聊天机器人说脏话、机器人投池自杀、Facebook 聊天机器人发明语言……一个个事件累加起来给人一种 AI 越来越失控的感觉,但这种整体的感觉只是表层的感觉,没有事实的依据,更没有对每个问题进行深度的探索,加之马斯克、霍金等大腕发声宣扬 AI 威胁论,群众不自觉地就会站在技术真相的对立面。
在一次内部培训中,创新工场 AI 工程院副院长王咏刚先生就曾表示,在 Google 内部,技术人员甚至不愿意将目前大行其道的深度学习技术称为人工智能。在他们看来目前家家户户热议的人工智能还非常初级,远远谈不上智能。
人工智能近几年在商业上的发展是爆发性的,但在技术层面上,人工智能还在按部就班地原速进步着,我们也没有必要因为新闻里故作玄虚的「人工故障」而惊慌失措。
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都希望人工智能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来进一步解放人类的初级劳动,但对之寄予厚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多了解一下人工智能行业内真实的科技发展情况,没有哪一项技术能在一夜之间取得全方面的突破,这一点是我们必须认清的。科技发展也许很快,但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更快,请相信,在「真·人工智能」到来的那天,人类一定早已做好了准备。
关联阅读:
苹果为何能与中国大数据公司实现“携手并进”?
无现金背后:支付宝与微信开启大数据之争
深度|亚马逊的人工智能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