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和人民的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习近平人才思想的精髓,也是新时期我国人才工作的总方针。当前,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我们从全球范围科学评价识别人才、精准引进服务人才,聚集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大数据助力擦亮“识才的慧眼”
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前提是必须具备“识才的慧眼”,只有客观、科学地评价筛选人才,才能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坚持以用为本,按需引进,重点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型人才和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为此,我们需要具备准确识别谁是“英才”的慧眼,而大数据技术可以大大提升人才评价的科学性。
在运用大数据评价筛选人才方面,近年来已有不少探索突破。例如,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利用Web of Science平台(包含科学引文索引)、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等数据库,使用定量数据来分析和预测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研究人员。自2002年以来,科睿唯安基于大数据基础评选出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共有21位获得诺贝尔奖。2016年9月,科睿唯安公布了全球2016年度年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全球共有3083位学者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我国(含港澳台地区)共有175位学者入选,他们无疑是能够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型人才。
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之前,人才评价是人才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难题。由于人才的相关数据不完整或信息不充分,用人单位等评价主体很难对人才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因而很难对人才作出客观、科学和准确的评价。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解决人才评价的技术难题提供了有力手段,利用大数据及其专业分析方法,人才评价主体可以根据需要对人才作出相应的评价和筛选。借力大数据技术手段,准确识别各领域的“英才”,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新时期吸引集聚天下英才的重要依据。
二、大数据助力“广开进贤之路”
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召开的外国专家座谈会上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加强引进外国人才工作是新形势下“广开进贤之路”的题中之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方针。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要求外国专家主管部门继续完善外国人才引进体制机制,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
各地积极探索拓宽引才渠道的方式。例如,2017年5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习近平人才思想专题研讨会上,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蓓介绍,北京市以引进和服务高层次外国专家队伍为目标,实施了“融智北京”计划,搭建的“一库、一图、一网”引才体系收效显著。“一库”是以“融智北京”计划专家为核心的高端外国专家数据库;“一图”是以海外人才联络站点设置为抓手,拓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绘制高端人才分布地图;“一网”是以外专系统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全面优化外专业务的审批流程和服务方式,提升外专工作效率。近年来,北京市还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探索实施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建立国际人才研究院,在中关村建设国际人才港等人才工程,努力打造“类海外”的人才发展环境。
三、大数据助力“人才聚集效应”
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新时期人才聚集方式突破了以往物理空间聚集的限制,便利各类人才以更多样和更高效的方式发挥作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从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发展来看,大数据技术使柔性引进人才效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在中国科协的牵头组织下,上海浦东新区率先开展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试点,按照“不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为海外人才提供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的载体,探索突破物理时空限制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方式。目前,深圳、武汉和苏州等地也在开展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相关工作,离岸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人才集聚的创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