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大数据神话存在四大误区

大数据神话

当前,大数据已经充斥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大数据支撑下的“数字经济”,总量在2016年已经突破2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30%。在互联网时代,似乎拥有了大数据,便能够全面掌握经济社会运行规律,进而预知——甚或主宰经济社会。但其实,中国现在关于神话大数据的价值,存在诸多误区。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中国对大数据存在四大误区。

第一,认为大数据终将主宰经济社会,消除个体差异,成就一元化的经济体系。其实,大数据来源于大量的网络活动及其记录,仅仅是经济运行中所投射下的数字影像,无法反噬掉“经济自由”,成为经济社会的主宰。大数据就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层“数据化的外衣”而已,不能本末倒置经济体系。

第二,认为大数据是全量数据,能够预知未来。其实,大数据并不能全能性地预知未来。这是因为大数据源于事实,也是事实,并不能在时间轴上相当然地延展开去。在时间轴上,大数据是已发生的历史数据而已,依凭历史数据,能够预知未来吗?

第三,认为大数据包揽一切信息。但数据的标准化与格式化,决定了大数据不是无所不包的。数据信息往往是静态的,是在一定时间点下的结论,其被有效地获取甚或表达出来,就意味着一部分信息是确定的、静态的,而另一部分则是不确定、动态的。

第四,把“大数据”当作“小数据”用,分析采用部分局部数据。大数据具有完整性和全局性的特质,如果采用部分局部数据,然后试图得出超出部分局部数据范围的结论,这种既有的思维惯性,并不适用于大数据的逻辑和现实。大数据不能当作小数据用,小数据终归拼不出完整的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