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数据在世界上处于第几方阵?

在今年的电子信息博览会主论坛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播放了一段视频——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感谢科大讯飞让他学会了中文。其实这段视频是由科大讯飞人工智能语音合成系统完成的一次逼真模仿。2016年,科大讯飞在国际语音识别大赛、国际(机器)认知智能大赛中超过了IBM、微软等行业巨头获得大赛指标第一名。

“在许多垂直领域,中国的大数据核心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比如在智慧物流领域,中国就比美国发展得好。”徐强表示,调研表明,菜鸟网络、运满满等企业的智慧物流建设,通过为货主和司机提供实时信息数据匹配,可以降低物流运价5%至10%,单车运行效率可以提升30%以上,降本增效效果显著。

中国发展大数据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基础。作为信息产业大国和互联网大国,2016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值4.9万亿元,全球10大互联网企业中国占据4席,为大数据应用奠定了基础。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国内的龙头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掌握大量数据资源的优势,不断创新和积累数据处理分析等关键技术,并基于大数据分析优化提升现有业务、开拓新业务,已经具备了建设和运维超大规模大数据平台的技术实力。

加快建设数据强国

2017年,全球大数据市场结构继续向服务化转变,同时从垄断竞争向完全竞争格局演化。典型的表现是,企业数量迅速增多,服务的差异度增大,技术门槛逐步降低,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据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C)统计,2017年世界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达1508亿美元,比前一年增加12.4%。其中美国为788亿美元,西欧为341亿美元,两者之和占全世界市场规模的四分之三。

“不同国家、不同公司的统计标准不一样,因此无法绝对比较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在全球的占比。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发展迅速,将很快步入全球前列。”潘文介绍说,赛迪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包括大数据硬件、大数据软件、大数据服务等在内的大数据核心产业达到3100亿元,大数据关联产业规模达到6万亿元,大数据融合产业规模达到3.5万亿元。工信部发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业务收入将突破1万亿元。

中国发展大数据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据李冠宇介绍,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有20多个地区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还有20多个地方设立了专门的大数据管理机构,已先后建立8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中国大数据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等一批聚集发展区。

潘文认为,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将迎来“黄金期”。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大数据的新业态、新业务、新服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产业链进一步成熟和扩张。同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将带动社会各领域对大数据服务需求进一步加强,政务、工业、电信、金融、交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层出不穷。预计2017年我国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有望达到4185亿元,未来3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还将维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

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数据发展还存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低、技术创新与支撑能力不强、大数据产业支撑体系不完善等差距,“但中国要发挥出市场规模大、应用需求旺的优势,以企业为主体集中攻克大数据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我国大数据的资源掌控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价值挖掘能力,加快迈向数据强国。”李冠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