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究竟是多远?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
在过去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交通也不发达,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是从南极到北极;
到了互联网的时代,有人调侃说最遥远的距离是大家坐在一起吃饭,却各自看着自己的手机;
而在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眼中,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却是红绿灯和交通监控摄像头之间的距离。“它们都在一根杆子上,却从来没有通过数据被连接过。”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你和无数量车挤在同向车道上,等待着信号灯切换成绿灯时尽快穿过路口,而垂直的交叉路上却车辆稀疏。你不禁会抱怨,为什么不能把绿灯时间变长一点?
王坚眼中最遥远的距离正是这样:监控摄像头看到的东西永远不会变成红绿灯的行动。
“因为这个距离,交通不堵才有问题,它一定会堵。”王坚说。
“疯狂”的城市大脑
正如当初人类尝试着征服南极到北极的距离一样,现在也有人希望打破交通上的这段距离。
在近日召开的云栖大会上,杭州市政府公布了一项听起来近乎“疯狂”的计划:要为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安装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数据大脑。
根据设想,城市大脑的第一步是要将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数据化,通过连接这些散落在城市各个单元的数据资源,打通城市“神经网络”。
基于这些数据资源,城市大脑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Bug,最终将进化成为能够治理城市的超级人工智能。治理交通拥堵,只是城市大脑迎战的第一个难题。
虽然这项计划听起来很疯狂,但它并非天方夜谭。今年9月,城市大脑交通模块在杭州萧山区市心路投入使用,初步试验数据显示: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道路车辆通行速度平均提升了3%至5%,在部分路段有11%的提升。
在这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需要的则是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据介绍,拥有数据资源后,城市大脑还需要五大系统才能高效运转,分别是超大规模计算平台、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交换中心、开放算法平台、数据应用平台,它们所发挥的作用如下:
超大规模计算平台是将百万级的服务器连成一台超级计算机,提供源源不断的计算能力;
数据采集系统是“末梢神经”和“小脑”(执行层),源源不断向城市大脑输送数据;
数据交换中心是整个大脑的“脑核”(基础层),通过融合政府数据、互联网和社会数据,提高数据的多维性和多样性;
开放算法平台是大脑的“皮质层”(决策层),主要是通过各类算法和模型的搭建,进行决策;
数据应用平台主要是把“大脑”的决策输出到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务的各个场景。
王坚介绍说,“城市大脑所涉及的数据量,仅视频摄像头就有5万多路。这些视频如果由交警三班倒地去看,需要15万个交警,而通过算法,城市大脑可以在短时间内把这些视频都看完。”
敢于站出来的城市
说到这,你可能已经明白城市大脑要做什么,但是,它背后所涉及的种种关系才更值得深思。
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
王坚坦言,在推进城市大脑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杭州市政府的态度让他印象深刻。
他引述了杭州市委书记说的两句话,一句是“这个事情最重要的是反映出杭州市对城市的治理理念”,另外一句是“取得什么结果这是第二位的,最重要的是至少有一个城市能够站出来帮他探索这件事情。”
王坚感慨道:“如果在中国要找到一个地方,愿意让大家抱着怀疑的眼光、批评的眼光来看它,但是同时又能豁出命来支持你,我觉得在我碰到的城市里,杭州是唯一的城市。”
据王坚透露,他此前曾在北京做过一次尝试,希望把数据变成对社会有意义的东西。当时正值2008年奥运会,王坚想的是跟中央电视台一起搞一次数据的奥运,但结果却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