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的竞争座次瞬息即变,苹果、谷歌和微软的三国之战已经开始。
文|CBN记者 杨樱 实习记者 高嵩 袁园 赵蓉
主角变了
苹果才是全球最有价值的IT公司?
5月26日,苹果市值20年以来第一次超越了微软。在纳斯达克市场,苹果以每股244.11美元收盘;而微软的股价则达到了7个月来最低点:25.01美元。最终苹果以2220亿美元的市值超越了微软的2190亿美元。乔布斯胜出。
几乎所有媒体都礼貌但又克制地报道了这件事。《华尔街日报》称市值夺冠对苹果的业务不会产生重要影响,但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每日电讯报》强调微软仍在全球计算机运行系统拥有90%的市场份额;英国《金融时报》说,这象征着一个拒绝传统思维、敢于承担巨大风险的强势领导者的完胜。
硅谷的残酷或许就在于竞争座次的瞬息即变。1998年,当乔布斯重掌苹果公司大权时,比尔·盖茨透过《名利场》说:“明知赢不了,他为什么还要那样做?”那一年,微软的股价为29美元左右,苹果则仅为7.25美元。如今形势大变,苹果股价33倍于当年的数字,微软却比12年前还下跌了20%。
投资人对公司价值的判断让微软的角色变得尴尬。它在与谷歌之间的周旋中已占据下风,没想到,仅两年的时间,昔日在桌面领域被自己挤到角落里的苹果公司,正凭借突飞猛进的业绩后来居上。
在科技业,人们口中谈论的主角已经变了,虽然微软还是庞然大物,这个标志性事件只是让暂时的胜出者更有信心,让另一个追赶者更有斗志。
事实是,在这条新闻出现之前,这些媒体已经很少把微软和苹果直接比作竞争对手了,谷歌才是乔布斯口中时时提到的人。
谷歌与苹果之间的竞争甚至到了步步紧逼的程度,两者的争夺并不仅仅停留在移动便携领域。5月20日,谷歌在Google I/O 2010大会上宣布年底将与索尼联手推出Google TV,把搜索延伸进电视机领域。乔布斯的回应简单而直接:“Not a Chance(根本没有机会)。”不出十天,苹果就公布了升级Apple TV的计划,打算推行99美元的基于云计算和iPhone OS的电视机顶盒,以对应谷歌的竞争。要知道,苹果过去一直没能成功挤进TV领域,而谷歌的新计划就像在它背上扎了根刺。
这对曾经携手战斗共同对敌的兄弟如今已是剑拔弩张。自从2007年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退出苹果董事会的那一天起,乔布斯就已经把双方的利益和彼此的界限划分得很清楚了:“遗憾的是,随着谷歌越来越多地进入苹果的核心业务领域,施密特作为苹果公司董事会成员的效力将大为减小,因为我们有很多会议他都无法参加。”
硅谷已经进入了三国大战。
争夺
三国间,总是有一段其乐融融的历史。微软是苹果里程碑产品Macintosh最早的软件供应商,施密特是苹果董事,但这已经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战争的导火线早已埋下。2006年10月,谷歌发布Google Docs以对抗微软Office办公室软件。而微软的反应是:“毫无疑问,地球上没有一个用户在想到微软的时候没有想到Office。Office是微软DNA的一部分,不管谁挡住我们的去路,我们都会奉陪到底。”
此时苹果和谷歌依然联手抗敌,硅谷人人都知道这两家总部相隔不过10英里的公司是好兄弟。施密特称苹果是“全世界我最敬仰的公司之一”,而乔布斯说施密特作为谷歌的CEO“表现尽善尽美”—直到2007年11月谷歌发布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
在5月20日Google I/O 2010大会上,谷歌工程副总裁Vic Gundotra讲述了他当年对Android的质疑:iPhone OS已经很好,为什么世界上还需要有另一款手机操作系统?该项目负责人Andy Rubin的回答是:如果谷歌不这样做的话,我们的未来将只有一个运营商、一款设备。在Vic说话的过程中,大会背景给出了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小说《1984》。
这不是《1984》第一次出现在三巨头的互相嘲讽里了。1984年1月24日,苹果电脑推出Macintosh,负责创意的广告公司即还原了奥威尔书中的场景,以此来讽刺当时风靡PC市场的IBM,广告导演李·克劳(Lee Clow)后来回忆说:“‘1984’表达了苹果的理念和目标,即让人民而非政府或大公司掌握操纵技术,让计算机变得普通人可及而非控制人的生活。”同样的指责,苹果后来又在微软Windows系统统治全球的时候再用过一次。
微信关注公众号“cncompute_com ”,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计算头条资讯,干货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