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们需要如何准备来迎接云计算

人类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数字洪水正迅猛逼近——迎接挑战的,是一种新的计算架构,被称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2010年被称为中国云计算发展元年。在大众媒体和公共话语中,云计算赫然成为炙手可热的词汇。从传统软硬件厂商,到IT解决方案提供商,直至互联网公司,几乎每一商家都推出自己的云计算战略规划。

中国“云之蓝图”呼之欲出

尽管大型IT厂商纷纷将其挂在嘴边,每个技术人员似乎也都想围绕着“云计算”说事儿,然而要想用一句话把“云计算到底是什么”给说清楚,很难。单是“云计算”这个名字就足够浪漫,足够变幻。试想,如果把日常的自来水、公用电称为“云水力、云电力”,恐怕理解起来也会多了一层模糊不清。

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可以大脑空空地享受“云”的服务——在电脑面前,我们能够从“奴隶”变为“将军”:不用马不停蹄地下载更新软件,不用提心吊胆地查杀病毒,不用煞费苦心地购买内存条,更不用打电话请维修人员上门维修;我们将丢弃存储介质如光盘、U盘甚至硬盘,一切数据、软件都在这片浪漫的“云”里面,你只需一个浏览器,随时随地连接到“云”上,随用随取,按量、按需付费。

中国云计算的蓝图正呼之欲出。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已被列入今年全国两会讨论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成为重点发展十大领域之一。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已达到167.31亿元,相比2009年增长81.4%,预计到2012年将突破600亿元。

但是,在云计算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词时,有两种声音始终存在,ZiffDavis媒体集团(中国)战略发展研究主任段永朝将这两种声音分别定义为“呼吁派”和“质疑派”:呼吁派敦促尽快建立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国家发展战略;质疑派则关注数据高度暴露之后,未来信息社会的垄断性、独占性和先导性的话语权争夺问题。

“云”下阴影

“你好,打扰一下,我是……”相信每一位上网用户,都会收到这样的电话、短信或者电子邮件的“友好打扰”。也许,你曾经上网登记了同学录,申请了聊天身份号码,注册了购物账号,开通了证券软件,你每一次痕迹的遗留,都可能成为各类商家收获的个人信息。庆幸的是,我们还有自己的硬盘,还有自己的U盘,还有自己的诸多外存设备,最隐私、最“安全”的个人信息可以锁在这些“保险柜”里,不上网,不外传。

然而,即将到来的云世界,把“保险柜”打开了。它诱惑人们摆脱无所不在的“硬件束缚”,将自己的信息无保留地存储到“云”上,以便在任何地方用任何显示设备取用这些信息,似乎无比自由,整个网络就是你最大的存储器,可接下来的问题是:“我的东西都在网上,大家都能看到,还有隐私吗?”

2月底爆发的谷歌“Gmail故障门”将云安全问题推到公众面前。约15万Gmail用户在2月28日发现自己的所有邮件和聊天记录被删除,部分用户发现自己的账户被重置。谷歌对此的解释是软件升级所致,却无法打消人们对基于云计算系统的Gmail邮件云存储安全性的忧虑。这样的忧虑甚至波及到敏感的国防、军事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