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0日,应用与创新第三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云基地专场在北京云基地二层举办。中云网作为本届云计算大会云基地专场官方指定战略合作门户网站和官方指定的合作新闻中心,进行全方位的视频、图文采访与直播。
20日下午,《云梦成真》天云专场论坛在云基地召开。
以下是问答与交流环节实况:
主持人:
感谢刘教授的精彩演讲!今天主要嘉宾的演讲内容到现在就告一个段落了,但是下面的交流会更精彩,我们请今天演讲的嘉宾再次回到台上给我们台下的观众进行互动。
接下来我们邀请今天的几位演讲嘉宾,包括张总、刘教授、郭总再次回到台上跟我们今天的听众做一个互动和交流。
提问:
请问一下刘教授,因为云制造有很多,但是我想知道真正落地能够取得效果的案例有没有呢?
刘继红:
关于案例方面,到目前很完善的案例还没有,因为刚才介绍的项目是属于国家863的计划,它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技术攻关争取有一个应用示范,所以这个要取得比较完整的应用效果的案例,要等到明年八月份左右,甚至可能再往后延长一点。
提问:
我想问一下刘博士,什么样的企业在你看来是适合云制造的企业,比如说企业的门槛或者是企业规模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比较适合呢?
刘继红:
这个问题看怎么说了,因为我们做企业规模也很多,关于这个还是要回到项目里,这是规定的项目。比如说科技部的领导也有一个基本判断,首先是中小企业这是不可避免的,不管是科技部或者是工信部都是很重视的,中小企业是当做云制造服务的业务方,它只是用。所以现在的话题是门槛到底在哪里,这个时候也要有大规模的计算资源。
张福波:
实际上制造业是非常长的产业链,我们最早从云制造来说,我们做一个模型计算很简单,刚才刘教授说的非常清楚,人家没有,你要有,这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门槛。
提问:
我也请教一下刘教授,因为咱们国家制造业已经是全世界第一,有很多品种都靠中国做。如果中国一旦出了问题,世界上肯定要受很大影响。所以你刚才说的,我觉得大型企业比较好办,因为它已经有了基础。中小企业首先要解决制度化问题,比如说首先是设计要先进,先进的软件有很多,它的资源从哪里来,所以中小企业里面应该有一个资源池。我们就是要公开和共享,如果你不公开就没有办法共享了,像你刚才说的每一种工艺突然有一个窍门就很容易加工,有的就不行,所以一旦拿出来就成问题了,它的科技成果保不住了怎么办呢?所以我觉得中小企业目前要制度化,最起码要跟下面的物联网具有传感器,怎么样把物联网的技术融到云里面。
因为你刚才说一个网格很少人提到,本来云计算是建立在网格计算之上,必须把很多数据连起来才可以,我希望北航首先研究出一个对云计算的定义,具备什么条件,你有多少数据中心才能成云计算,不能说有一两个数据拿点资源就成为云计算。因为各个学校的资源就很多,把各个大学联成网,根据业务的不同变成各种的云,所以说云对于搞计算的家里买个终端就可以了。但是制造业就不行了,我要制造没有车床,没有传感器,我不能从云上拿来,所以这就是问题。不像云基地搞一个PC机的接口一样就可以连上云,制造业怎么办,所以这个难度是很大的。
刘继红:
老先生说了这么几个问题,先说制造网格那个,我只是说在科技部引导的项目支持里面,他在“十五”毕竟支持过这个项目,我想有几个原因,从网格计算到云计算的跨度很短,它还没有深入往下研究,现在立马转到云制造这是客观的因素。关于中小企业,刚才已经说了包括科技部的领导和研究团队,我们也把它当做重点,因为这里面不单纯是技术的问题,就是刚才说的制度或者是规范,甚至包括所谓云制造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到底有没有一个很好的运营模式,我们已经把它纳入到研究的重点条目里面。比如说像管理软件,现在我们也在探讨能够让中小企业租用可以使用它。关于规模它的还是有指标的,比如说数据要达到500TB,这个数据是很大的。
提问:
ERP是管理软件了,所以你这个也牵扯到管理软件。
刘继红:
刚才说了关于物联网的事情,科技部在“十二五”规划的时候,我们定的题目叫做制造物联技术的研究方向,或者范围再大一点,这里面相当于硬件设备,如何用RFID嵌入式软件,我们也把物联网当做制造设备虚拟化提供可能的实现方式正在研究。
我刚才很明确的说跟云计算很大不同就是制造设备你怎么能够用,不可能说这个随便把别人的机床启动了,你启动了物料在哪里呢?我们把它成虚拟化,就是变成逻辑资源放在这里。假如说你现在要生产十件产品,我们通过云制造服务逻辑资源把它聚合起来,然后到某个厂有生产能力加工两台,另外一个地方加工三台。
提问:
我想问一下郭总,咱们现在汇智在线这个平台具体面向的是什么样的对象呢?
郭晓平:
我们当初设计搭建这个平台的初衷,我们主要的面向对象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它们自己去搭建一个IT资源比较吃力,所以我们希望还是对园区企业来说是服务,就是给他们提供圈套类似于IT外包的服务。我们这个平台搭起来以后,我们要对外运营。首先我们要自己养活自己,除了园区企业以外,只要有类似于我们提供服务的需求,这些都是我们的客户。以后云计算主要事情是通过互联网去使用的,所以说我们的定位是全国科技型的中小企业。
提问:
你好,我来自凤凰网科技频道。我第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张博士,现在市场上很多企业都在说我在做云计算,你觉得云计算到底有没有标准和定义呢?你觉得中国市场上云计算有哪些认识上的误区呢?
第二个问题问一下郭先生,你刚才说你们面向的客户是科技型的中小企业,他们对云计算是什么样的态度呢?对这方面他们的投入情况你能大概简单介绍一下吗?
张福波:
我不想给云计算真正的定义,但是我知道什么是云计算。我觉得更强调一个形态,有用户使用资源不再购买资源,有一个运营商给它,作为一个社会体制问题来认知,可能这是比较合理的。
郭晓平:
我们这些目标客户怎么看待云计算呢?刚刚我也提到我们在搭建平台的时候,我们在园区内包括园区外做了调研,一部分是线下的调研,这些调研的覆盖面大概有300家企业。我们还有线下的访谈,跟中小企业的老总,包括他们的CIO做一些访谈。我们得出的结果是这样的,我们10%的企业现在已经使用云计算了,他们使用主要是国外的资源,比如说像亚马逊和FaceBook等等,其他一些企业对安全性有顾虑。
对于应用需求来说,主要是架构,这是比较刚性的需求。我们对外运行以后降低了很多成本,比如说像邮箱这些都是中小企业肯定要用的。现在按照一般小企业20人的规模来说,你要搭建一套系统也需要不少开销。从硬件加软件的投入来说肯定少不了,如果你养一个IT人员的话还需要开支,这还不包括电费和带宽等等。而我们作为公有云上线的平台,我们每个月的使用费用只有几百块钱。
主持人: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再问最后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从微博上来选。我们来选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关于云安全无论是中小企业的公有云,还是企业的私有云或者是制造云,请各位嘉宾谈一下对云安全的看法。
刘继红:
关于云安全这个事情,我们在写项目申请书的时候这个问题绝对是很重要的。但是因为我们毕竟是面向制造业的,我们把云安全当做基础的技术,所以没有纳入我们的研究内容。所以关于这个话题看看张总这边。
张福波:
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资源集中的时候安全是第一大问题,老百姓把资源放在我这里来,要有第三方的诚信。再一个方面就是从技术本身来看,我觉得云安全只是刚刚开始,以后的路还很长。
郭晓平:
刚才张总从政策层面和大家的使用习惯方面做了介绍,这确确实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用户有不同的使用模式有关。我们抛开这些东西不谈,我们从技术层面来说,现在有很多技术都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一个是数据会不会丢失,比如说如果你的硬盘坏了或者你有什么问题了数据会丢失。再一个问题是我的数据别人会不会看,其实这两块目前从软件到硬件,从网络的隔离到数据的备份其实从技术层面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了。我们国内要立法,要有这方面的规范,再一个就是大家的使用习惯了。
主持人:
再次感谢三位嘉宾,其实我们今天整个话题是云梦成真,是讨论在整个大中华地区云计算落地的实际案例。我们台湾中华电信已经实现了整个云计算的落地,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中华电信的杨文寿先生给大家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