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红:云制造服务平台—制造领域云模式

 

2011年5月20日,应用与创新第三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云基地专场在北京云基地二层举办。中云网作为本届云计算大会云基地专场官方指定战略合作门户网站和官方指定的合作新闻中心,进行全方位的视频、图文采访与直播。

20日下午,《云梦成真》天云专场论坛在云基地召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继红出席大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以下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继红的演讲全文:

刘继红:

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刘继红。今天我代表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北京神州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杨海成老师给大家做一个介绍,我介绍的题目是《云制造服务平台—制造领域云模式》。

关于云制造的背景,其中有一个趋势不可忽视,包括国家也在提要大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对于制造业来说我们大家原来理解就是制造产品,现在这个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就是说我们的制造企业从国际范围来看有一些非常著名的大型企业。现在要从制造加销售的简单业态向技术加管理加服务的复合业态转变,提供产品定制。

就我们国家制造业来讲现在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我们讲的这一条,科技部有一个部级领导归纳,我们用了一个词制造业发展现在属于规模化非集约发展方式,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一方面是我们的制造业属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再一个是能耗比较大,最终的结论就是我们的制造业利润增长还是远远不成规模增长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大多数企业都是属于外向型企业,既然我们很多企业都是外向型的制造企业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很多影响。我们的制造业各方面问题很多,但是我们的规模很大所以我们是制造业大国,通过改革开放以后长期的发展,我们已经在资金技术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积累。但是问题在哪里呢?虽然有大规模的资源,但是这种资源并没有很好的利用。

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大型祭坛企业资源利用状况,制造资源主要被下属企业占有,客观上形成资源孤岛,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技术和管理支撑,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制造资源单纯随产品型号、项目而增配购置,忽视对现有企业内部和外部制造资源的盘活利用。

再一个是中小企业资源利用状况受限于资金、技术、人才能力不能根据业务需求添置足够的制造资源。由于受外部影响大,不敢与业务同步增加制造资源,最终导致实际拥有的制造资源短缺状况。

所以根据国际上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还有我们国家存在的问题,我们有一个认识结论,我们国家也要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实现集约化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必须盘活社会制造资源存量,实现制造资源可持续均衡利用,提升核心竞争力。实质上就是需要以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为核心的制造服务,集中资源办大使,盘活资源办好事。

刚才说的是一种大的背景,实际上我们一直在说制造模式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影响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从1980年的因特网,一直到1990年的网格计算,网络化制造还有是制造网格,还有制造应用服务,关于这几种模式有一些简单的介绍。比如说网络化制造模式及平台,他们自己如何完成业务的协作,当然这里面也存在很多特点,也存在一些问题。

再一个是制造网格也是随着网格计算发展提出来,在“十五”国家科技部支持五六个小型项目,基本上都是一百万以下的。但是最终的结果仅仅属于技术研究层面,并没有落到实处,这是关于制造网格毕竟它是当做一种模式研究提出来的。

还有一个比较近一点的,就是我们国家科技部主导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在这里面也用了很多先进的计算技术和信息技术,然后实现面向产业链或者是区域的产业集群这么一些公共服务平台,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问题,主要是制造资源不够和提供的服务业不够,这是到目前为止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而建立几个新的制造模式的简单介绍。

做一个简单的对比,我们想从组织、资源类型、运营模式、资源聚合和服务来概括前面三种制造模式,根据这种对比和综合,我们会发现有这么一个问题,也就是说需要有一种新的制造模式,后面这些特点涵盖前面几种模式,有些是前面的模式没有解决。比如说多对多的动态聚合,还有制造业务软件、制造设备、制造数据和知识资源等等。前面的几种都存在缺陷,正好信息提出也提出了新的内容,关于云计算或者是现在国家也很热门的物联网,甚至还包括其他嵌入式软件等等。

这是关于云制造服务的背景,关于云制造服务的理解,就是云制造是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与我国制造业发展需求相结合催生的先进制造新模式,作为服务型制造的一种崭新的业务形态,通过提供主动、全方位的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服务。

关于它的特点我们也在不断的总结,我们最后把它总结成四个A,我们说云制造服务跟以前的制造模式有4A服务。一个是所谓的主动服务,再一个是敏捷服务,聚合服务和全方位的服务,用4A来描述云计算的特点。

关于云制造服务平台是构建整合制造企业所需的各种软件制造资源并提供4A服务的云制造服务平台,制造企业向云制造服务平台提出产品设计、制造、试验、管理等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各类业务资源服务请求。实际上是面向这种业务活动,如何把云计算的模式进行实现,就是面向专门的业务活动,最后要打造不同的业务服务。

这里面还有一个话题云制造服务到底跟云计算是什么关系,简单的说肯定是有密切的联系,本来云制造这个概念就是借鉴云计算的思想提出来的,肯定要以它为基础。但是就像刚才我们所说的,它肯定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就是制造硬件设备的虚拟化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解决,这是原来云计算里面没有涉及到的问题。所以说云制造不仅对于制造业信息化与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

后面两个部分有这么一个背景,国家科技部高新司在去年11月初发布了一个重大项目的指南,重大项目的题目就是云制造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整个项目五千万在去年的12月中旬进行了项目答辩,最后五千万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三千万支持两个团队,每个团队各一千五百万,这两个团队完成以后明年八月份相当于再总结一次,再把剩下的两千万继续投入。一个团队就是由我们学校牵头融合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等大概30家单位,用一年半的时间要承担研究和应用示范的工作。

我们这边的团队由杨教授牵头,这两个团队汇集了大概50所高校、研究机构、企业集团来进行重大项目的攻关和应用示范。后面两个部分主要讲我们这个团队对云计算服务平台内容的设想。

我们把云制造服务平台分成两大类,一个是面向大型集团企业,叫做私有云的服务平台。还有一个是面向中小企业相当于公有云的服务平台,这里面有一个重大的差别,相当于私有云的服务平台里面运营商、服务的提供上都是集团内部的体验。公有云基本上是三方共同的,尤其是最后有云制造服务平台的运营方,这两个有一个明显的差别。集团里面重点就是要整合大型企业集团原来规范的资源,体现刚才我们说的集中资源办大事的思想。其他一些大的框架基本上跟我们云计算大的框架有对应的关系。

这里面描绘的比较复杂,上半段主要是围绕制造企业的核心业务,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陪送、销售等等。 私有云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实际上科技部的领导心里也有数,关于重大项目的执行,他们事先就有一个判断,就是集团企业私有云没有问题,本来就是强化企业管理的,只要集团老总有这个意识最终实现起来相对来说没有太大的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中小企业公有云的服务平台,到底有多少中小企业愿意把自己加工设备的状态和控钱的信息能够到云服务平台上,因为这涉及到他本身的生产能力以及它接单或者是目前发展的状况,这个到底能不能放到私有云里面,他愿意不愿意,敢不敢,所以面临的是这个问题,这是衡量这个项目成败最主要的方面。

这里面也是针对不同的服务描述了很多要攻关的技术内容作为技术体系,目前项目正在进行中。关于我们这个项目最后分成了三个子题,中小企业涉及到核心关键技术,最后要面向两个区域或者是产业链来开发云制造服务平台。

下面是相当于项目里面的具体内容,两个大型集团,一个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它的主要业务特点就是研发设计协作型的。还有一个中国一汽主要是生产物流协作型的,它们的业务特点不一样。但是可能底层的架构不会有太多的区别,在应用层面会有一些技术不一样。中小企业找了两个,一个是区域性的,一个是广东数控中小企业,还有一个是宁波模具中小企业。

这里面说了很多细的东西,比如说对航天科技集团针对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刚才已经提到了院以及院以下的所这些资源由他们带动,所以要解决这么一个问题,为了其他大型项目如何解决场所或者是院之间的资源共享。当然这只是一些口号,比如说构筑一个平台,打造两个体系,组建三个中心,提供四类服务,树立一个示范,这里面也围绕一些业务按照框架搭了类似平台的东西。

一汽的主要问题是以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要结合这个业务调整应用服务的内容,给出这么一个平台应用的构架,里面包含四个部分,这个是要达到的目标。

中小企业一个是数控行业集群,也有对问题的分析以及如何来完成云制造服务平台的搭建任务和应用示范的任务。这是相当于一种实施方案,到底有哪些单位来完成哪些内容。宁波地区的模具行业也做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目标,这些都是具体的内容。

总体来说,这个项目还在进行当中,可能有很大部分是跟我们云计算服务平台的内容相同的。但是它也有它独特的内容,还需要在座的专家跟我们加强沟通交流,才能共同把这个示范性的重大项目彻底完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