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媒体朋友打电话咨询我一个事。说在江浙一带,有一位搞国际货运代理的民营企业家,想利用云计算来整合各种资源,比如运输车队、仓库、集装箱乃至货船。这些资源的调配信息对任何一家从事外贸的企业都很重要,如果将这些信息放在所谓的“云”上,并加以运算,这些企业再以各种设备联入这个“云”,那位企业家觉得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买卖。媒体朋友的电话就是想请我聊聊我的看法。
由于不是太熟,我说的还是相当客气的,我用“可能长久来说是一个方向,短期则需要足够耐心去培育”的说法。但我真实的看法是:在中国,这样的云计算,当下真得很渺茫。
云计算总的来说,有三大类功用,其一为“省钱”,其二为向物联网提供基础,其三为“协同”。
省钱,即将大量的需要高性能处理器的计算放到“云”上,从而减低“端”的投入。这个模型看上去很美好,但不要忘记了,云和端之间,是需要网络连通的。
中国互联网接入成本之高,可能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坊间有一说我国宽带接入成本是韩国的7000倍,这个有点夸张,我们还是引用一个官方说法:“如果考虑到收入差距的话,2008年韩国人均国民收入是我国的6.9倍,这意味着我国的宽带资费水平相当于韩国的124倍。”来自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的一份报告。当前我国内地居民接入互联网的价格大概是100元/月,享受的带宽平均不及1M,而香港的价格是199港币/月,享受的带宽是1个G。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前述的都是特指“居民互联网接入”,在实际操作中,比如上海,企业接入的价格,是居民接入的10倍。
当然,中国当前已经有很多企业接入了互联网,对它们而言,这一块已经是“沉没成本”,为何不利用到云计算上呢?但我国带宽不仅是成本高,而且还很慢。CNNIC年初的报告指出,虽然我国有线(固网)用户中宽带普及率已经高达98.3%,但是全国平均互联网连接速度仅为100.9KB/s,远低于全球平均连接速度(230.4KB/s)。
希图短期内改变这种既窄又贵的状况,是不切实际的。基本上,我国的民用互联网接入(即企业与居民)是一个由国企垄断的市场:大致上无非就是电信一脉和广电一脉,且电信及网通在大部分地区持压倒性优势地位。云计算这三个字喊了不是一年两年,但至今鲜有看到什么具体商用成果,这里头的原因很复杂,但网络支持薄弱,应该是重要的一环。
一个本来拿来指望帮自己省钱且同时还能提高效率的应用,结果又贵又慢,想必很多不像国企那般不差钱的民营公司,是要好好观望一下的。云计算所描绘的美好图景:企业的IT投入无需像今天这样按最高需求配置投入,而是改为随需随用随结算,但落实到现实中,便显得如此的尴尬和苦涩。
故而,美国的亚马逊云计算,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亚马逊几乎有取代传统的IDC之势,以至于连Twitter这种热门应用,起步时都是利用它的服务。而在中国呢?重要的并非是IDC,而是它背后的电信,哪里会轻易放弃既得的丰厚利润。任何一个搞过数据通讯业务的人都应该领教过,中国运营商之强势。
至于向物联网提供基础,文章开头那个例子其实就是和此有关。比如运输车辆是否在途中,究竟在哪一段,装载量几何,都是可以通过物联网联入并进行自动运算的。但物联网也是叫了很多年但应用尚不广泛的概念,物联网受限于IP地址不足,也受限于数据传输标准不一,更受限于这样一点:我们的劳动力还是相对廉价,高技术的投入并没有让人力投入降低多少。
物联网都并不怎么存在,又何需什么云计算来提供助力呢?
于是,相当多的所谓“云计算”,其实就是一种协同作业。这对中国如此大面积的国土,倒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至少省去了很多差旅成本。SAAS(软件即服务)类型的云计算,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如果对企业商业机密并不是太在意的话很多中小企业其实也没啥特别的机密可言倒是一个可以考虑接受的方案。
美国的亚马逊搞云计算,几乎可以算上一个奇迹。它用了大概不到两年的时间,从无到有,已经拥有了数十万注册的开发用户以及为数众多的企业用户,与云计算有关的收入是亿美元当量级的。但这个奇迹是建立在整个网络环境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云和端之间的连通便宜到超乎想象,那自然就可以利用这种便宜大做文章,为成千上万的企业降低成本了。
然而,反观中国,连VOIP这种业务,都无法正名化,可见电信一脉对自己固有的收入是多么在意,以及多么强势。在这种大背景下,云计算更多呈现的是一种“概念化”,一种连完整的SAAS都谈不上的低等级应用,一种其实就是Web式Email那个类型的所谓云计算。
这条路,对于国人而言,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