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标准先行酝酿“中国制造”赶超良机

加快制定云计算标准是我国信息科技业界的共同期盼。7月21日,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谢渡婴表示,我国的云计算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下一步需要更加重视研究制订规划标准;中国工程院院士、云计算专家倪光南同日证实工信部关于云计算相关标准的研究工作已展开。此前5月,坊间曾传出中国云计算标准框架已确定的消息,但未经权威部门证实。其实,自2010年以来,云计算标准一直都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因为中国需要制定自己的云计算标准。

首先,云计算标准将影响到国家竞争力。从国家层面来讲,云计算将对经济、科技和安全产生等领域产生深刻影响,是否掌握自主标准将影响到国家的竞争力。温家宝总理在7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上发表了名为《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的文章,文中指出“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并强调“没有科技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发展;科技发展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云计算作为科技业的下一次革命,它带来了商业模式和工作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如果在全球整个产业生态系统里面拥有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标准,对规范我国整个行业发展和提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其次,云计算标准不统一已成发展瓶颈。云计算在中国已经生根发芽,当前我国各级政府纷纷建设云计算中心,全国各地都在推进相应的云计算计划,但在这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中,人们逐渐发现云计算发展存在缺少顶层设计、建设各自为政、难以发挥协同优势等问题,不符合云计算最大限度共享资源、弹性使用的特征。正如赛迪顾问系统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孙会峰所说,“没有标准,云计算产业就难以得到规范健康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集群发展。”

再者,掌握标准掌控话语权是必由之路。“得标准者得天下”,这在信息科技领域早已被反复论证,微软、苹果、高通等巨鳄就是很好的例证。近日,苹果对HTC指控的胜诉正逐渐演变成Android平台移动设备厂商的集体性恐慌,国内很多企业都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这种“失语性被动”时刻缠着他们,始终是他们不敢正视的“短板”。因此,制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云”标准,鼓励甚至逼迫国内厂商在此基础上加强创新,是推进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最后,把握机遇比解决问题要重要得多。对于企业来说,在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再多或许并不至于毙命,而一旦不能很好地把握住一次机会,却往往会使自己陷入死地。目前,国外大公司关于云计算服务的解决方案有很多种,但成熟的并不多,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也没有出现微软那样的垄断局面,这给国内企业留下了很大的“自我发挥”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更为重要的是,虽然我国企业在产品端很难短时间内掌握核心技术,但服务领域却可以,而云计算本质上是服务,因此云计算是一个很好的赶超机会。虽然我国云计算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但如果能够尽快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云”标准,对于国内企业把握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无疑是有益的。所幸,“中国云”标准已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