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时代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和核心技术

企业才应该是未来云计算最强有力的推动者。更多类型的具备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的云计算运营商的出现和发展,是推动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在中国,IT企业几乎一直都是靠本地化服务取胜的,少有具有核心技术和创新意识的中国公司。云计算的到来可以说给中国的IT企业带来了空前巨大的潜在机遇,原因有如下5点。

云计算的“No Software”理念:使品牌套装软件不再重要,人们不再需要成批地购买Windows软件(客户端有浏览器就够了),也不用再担心盗版(或盗版别人)的问题;服务器端数据库、软件和中间件只需要一套(多租户模式)就够了(由于开源软件和中间件的发展成熟,这笔钱可能也能省掉);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和人力维护服务器端系统。

云计算的“No Hardware”理念:使品牌服务器和PC不再重要,后台硬件用DIY的即可,自己维护,客户端PC要求也不高(运行浏览器的上网本)。

运营是我们的强项:其实运营模式是中国企业的强项,前文总结过,百度打败了Google,阿里巴巴赶走了eBay,新浪、搜狐、网易赶走了Yahoo;还有盛大、巨人的业务比国外做得好,等等,这些优势可以传递到云计算。

世界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借助其客户资源优势,具有成为大型云计算运营商的潜力;这些企业都拥有大型的数据中心,并且不都是7×24小时满负荷运转的,可以将它们空闲时的计算资源打包成云计算虚拟机,为用户提供服务。

运营模式有助于把握核心技术:基于第一条“No Software”理念, 企业可以更好地消化吸收国外系统,尤其是软件技术,建立一个长效的积累机制(这是国内大部分IT企业最不擅长的),全面实现自有化,不用再去和国外企业拼品牌化的产品销售(也是国内企业不擅长的);就像Amazon的AWS,外人根本不知道它是如何做的,也不用拿出去销售,只提供API。

据笔者的不完全观察,国内企业开展云计算业务大约起始于2007年,当年笔者曾应邀参加计世资讯(CCW Research)举办的《中国软件运营服务大会(SaaS in China)月度沙龙》,并有幸做开张的第一期演讲嘉宾。

阿里巴巴软件互联(SaaS)平台也是在2007年底正式运行并开始全国推广的,一度计划投入资金10亿元。2008年7月阿里软件管理层表示:“5年后,中国的SaaS市场规模将超过传统软件市场”。不过,到2010年3月,阿里巴巴发出公告:将于2010年4月30日起关闭阿里软件互联平台并终止提供相关服务,阿里巴巴的第一次云计算尝试以失败告终,这可能是阿里巴巴的第一次大失误。

阿里巴巴的SaaS平台采用了微软的.NET技术,大概因为总经理是微软出身,当时微软的PaaS技术并不成熟,而且也因为阿里巴巴过早地高举高打,造势比实干更多,可以说当时阿里软件的SaaS平台既不是真正的基于Multi-Tenancy技术的SaaS,也不是PaaS,只能算一个各种杂件堆起来的“集市”。这正好和阿里巴巴的传统相符,他们是典型的商务公司,不是技术公司。这样的运作模式,到最后也沉淀不下什么技术。其实,阿里巴巴有很好的资源和实力,如果按Salesforce模式,自己开发一套平台,从小处开始,稳打稳扎,以点带面,一定会有所收获,甚至可以赶超Salesforce或Amazon。

如前文所述,马云认为,如果阿里巴巴不做云计算,将来会死掉。2010年9月阿里巴巴在其成立十周年晚会上宣布,将会成立一家从事云计算业务的新公司“阿里云”,据相关介绍,未来“阿里云”主要从事基础技术的研发,不涉及具体软件产品。如果消息属实,阿里巴巴这次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或许会错过大好机会。不过,马云可能另有打算,估计他不会轻易罢手云计算,例如2010年4月,就在阿里软件关闭的时候,阿里巴巴还投资1亿元,在江苏南京建立了首个云计算中心,意图不明。

国内能够像阿里巴巴这样有实力做云计算的公司不多,其他可能还有百度和神舟数码等,百度的技术优势相对明显,而且中小型企业用户也最多,阿里外贸企业用户多,但是内贸企业基本很少,神舟数码也有一定数量的在线客户资源。笔者记得软银在2007年投资两千万和神舟数码合作成立了神码在线,做SaaS业务(其实和阿里软件一样,做的是软件集市和分销,不算正真的SaaS或PaaS,但也不是像App Store那样是无Hosting的纯软件下载网站),神码在线比阿里软件相对低调,不过最后的命运也是基本一样。

如图11-40所示为一组咨询机构近年来发布的云计算厂家业务报告,各有遗漏,放在一起相互补充。

6月1日SaaS厂商世界排名

云计算时代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和核心技术
▲图11-40

图11-40中的一些企业我们在第7章介绍SaaS技术时提到过,大部分和阿里软件、神码在线一样,是从做SaaS开始的,少数做PaaS和IaaS。从分析报告来看,除少数几家行业性很强很专的SaaS业务以外,大部分中小型的云计算企业日子都不好过。云计算到底是否符合中国的风土人情?还是时间太早?毕竟这种模式是西方人发明的,在中国是否行得通,何时行得通,谁也说不清楚。比如,中国人习惯买房或分房,而且一般是买新房,不习惯租房,中国人喜欢“拥有”,喜欢自己说了算,当老板,不管是什么老板,宁做鸡头也不做凤尾,而西方人这种愿望没有这么强。很多中国人“聪明过头”,一般也不如西方人愿意和别人合作,尤其是充分承认别人的工作基础上的合作。从这个角度看,云计算可能目前并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和文化。但国人还是有一个优点,就是喜欢赶时髦,喜欢攀比,你美国人有的东西我们一定也得有,而且还要更好,这个优点很有利于提高内需和外需,繁荣经济。于是,云计算我们还得搞下去,而且还要赶上和超过国外的水平。

云计算让世界变得更加扁平。尽管原理上说云计算就如同把钱存到银行一样安全,但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国内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是有官方机构监管的,如银监会、央行,但当前对于众多的第三方云计算平台供应商和服务商仍缺乏相关的权威机构监督。“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把核心IT应用放在第三方搭建的云平台上就如同交出自己的生命线的风险一样”。倪光南院士表示,缺乏第三方权威机构对云计算平台的数据安全性进行有效监督,是中国SaaS等云计算相关产业发展不快,且难以诞生如Salesforce、Amazon这类云计算巨头的原因。“最大差距并非在于技术,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国内在诚信体系和相关法规监管及建设上仍落后于发达国家”。

不过,中国云计算也不是没有亮点,金山、奇虎等信息安全企业开创的“云安全”已经在中国市场上落地开花。2010年末,360公司总裁透露,360“云安全”数据中心对用户扫描文件查询量每日超过300亿次,大幅刷新了此前由趋势科技创造的55亿次的世界纪录。此外,金山、瑞星也都分别在云安全领域取得了较好成绩。安全专家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安全公司在运用“云安全”技术解决互联网安全问题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另外,新浪于2010年推出了新浪应用引擎SAE(Sina App Engine)的试运行版本,如图11-41所示为国内首个提供商业化运营服务的云计算PaaS平台。SAE和GAE的模式一样,SAE基于LAMP技术(如图11-42所示为其软件体系架构),目前已有活跃开发者5000多人,并支持了新浪微博70%以上的应用开发。

云计算时代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和核心技术
▲图11-41

云计算时代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和核心技术
▲图11-42

最后,谈一下国内的云计算,不得不说说百度的“框计算”(Box Computing)和中国移动的大云(BigCloud)。

框计算是2009年8月18日,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2009百度技术创新大会上所提出的全新技术概念。有人说框计算就是云计算的翻版,但百度说不是,既然Google的CEO提出了云计算,百度似乎也得有个回应。从百度框计算系统架构图(如图11-43所示)来看,它和Google的GAE不同,不是一个NIST定义上的SaaS或PaaS,也不是IaaS,而是围绕如何更好地提高“搜索”水平这个百度的主营业务的,应该说是一种务实而不是好高骛远的计划,也没有跟在Google后面跑,但应该也是一种云计算,值得肯定。和Amazon的 AWS一样,百度没有对外公开框计算的技术细节。

云计算时代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和核心技术
▲图11-43

大云是中国移动研究院正在研发和试验的云计算平台。中国移动研究院从2007年开始进行云计算的研究和开发,2010年5月21日发布“大云”1.0系统,该系统由1000个 CPU组成了256个节点。2010年底该系统已可实现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海量数据仓库、分布式计算框架、集群管理、云存储系统、弹性计算系统、并行数据挖掘工具等关键功能。具体而言,大云1.0包括大云数据挖掘系统(BC-PDM)、海量结构化存储(Hugetable)、大云弹性计算系统(BC-EC)、大云弹性存储(BC-NAS)和大云并行计算系统(BC-MapReduce)5个产品。按中国移动的规划,大云1.0版本重于海量数据的管理和分享,从1.0版本到1.5版本着力于计算/存储资源池领域的关键技术,在2.0至3.0版本阶段的重点将放在实时交易及云计算能力开放等方面。中国移动大云的总体技术架构如图11-44所示,属于一个云计算PaaS平台。

云计算时代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和核心技术
▲图11-44

仔细查看大云技术架构图,不难看出,中国移动研究院基本上是从底到顶整个照搬了Apache Hadoop系统,就像第9章介绍的Hadoop当时根据Google发表的三篇论文重新实现了Google AppEngine的一些功能模块一样(有些模块名字做了修改,如Bigtable被改成了HBase,GFS被改成了HDFS,等等),中国移动几乎是“照葫芦画瓢”做了同样的工作,例如,Bigtable被改成了Hugetable,GFS被改成了HyperDFS,等等。不过Hadoop明确说他们是根据Google论文自己重新用Java实现了GAE功能模块,但笔者猜测中国移动研究院是直接使用了Apache Hadoop的代码加以修改和补充形成的“大云”系统。这样做本身无可非议,合理又合法,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做法,何必要像百度那样自己搞一套?正如笔者前文总结的“五大原因中”提到的理由,如果移动研究院把Apache Hadoop这套技术吃透了(不要出现OPhone那样搞不定Android的问题,需要潜下心来下点真功夫,而不是市场炒作,这件事应该比OPhone的难度小),加以很好的利用,建立长效积累机,逐步变成自己可以完全把握的系统,长久下去就成了我们自己拥有的核心技术。国外许多IT巨头,如IBM等,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按前文“五大原因”的分析,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领域有很大的机会。中国移动希望利用这个“大云”云计算平台,成为信息服务的供应商。同时,像IBM的蓝云一样,中国移动广大员工本身也是作为“私有云”的“大云”的使用者,这样做可以使大云尽快成熟起来。值得关注的是,前文曾分析过,Apache Hadoop这套体系的适用面较窄,是Google和Yahoo等搜索和互联网门户企业针对其业务特点开发的,不是一个通用的云计算PaaS平台,force.com、Azure、Oracle、RedHat和IBM等企业推出的支持多租户模式的PaaS中间件才是通用的PaaS平台。要做这种中间件难度就大一些,这一点不知移动研究院是如何考虑的,是否经过论证。

不过,中国移动的大云,和阿里云一样,目前还只是一个研究和实验项目,没有明确的业务模式和商业目标,这也许是吸取了阿里软件和神码在线等“大手笔”项目失败的教训。但凭借中国移动的设施和客户资源优势,其实中国移动应该可以像AT&T、Verizon那样做一些立竿见影的实战型运营业务,尤其是在IaaS方面。如图11-45所示为AT&T的Synaptic Hosting业务系统架构图。另外,中国移动似乎更应该关注移动云计算,不过,在服务器端,移动云计算和一般的云计算技术上差别不大,主要还是在于弄清楚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问题。

云计算时代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和核心技术
▲图11-45

尽管有了上述阿里巴巴、百度和中国移动等企业的努力,但目前在国内,云计算运营商,尤其是IaaS运营商,仍然是产业链中最薄弱的一环。根据前文分析,事实上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重量级的云计算运营企业,成型的中小云计算运营企业也是屈指可数。我们急需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打造出至少一家成功的典型云计算运营企业,提振信心,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