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C的百亿亿次征程

近日,最新的超级计算机(HPC)TOP500强榜单公布,来自日本的超级计算机“京”(HPC K),凭借8千万亿次/秒(Petaflop/s) 的运算能力荣登榜首,上一届HPC TOP500冠军中国“天河一号A”则退居次席。

除了“HPC K”,本届HPC TOP500的另一个冠军则是英特尔。据统计,77.4%的上榜系统采用的是英特尔架构处理器,其中,采用英特尔至强5600系列处理器的超级计算机从去年的56台猛增到169台。事实上,从处理器角度来看,英特尔已经连续数届在HPC TOP500中保持着大幅度的领先位置,比起快速更迭的HPC TOP500冠军,真可谓“流水的冠军,铁打的英特尔”。

但是英特尔的目标不仅于此。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经理施浩德(Kirk Skaugen)表示,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协作,英特尔希望在2020年左右交付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实现超级计算机每秒百亿亿次(Exaflop/s)浮点计算的性能。

“超级计算机要想实现百亿亿次的跨越,绝不仅仅是硬件的简单堆叠。如果只靠硬件的堆叠,首先能耗这关就过不了。例如,今天中国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A”如果要实现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计算性能,就需要消耗1.6GW的电能,这相当于200万个普通家庭的用电量。因此,只有从硬件架构到编程模型到能耗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创新,才有可能达到。”英特尔公司服务器平台产品经理张振宇说。

为迎接这一挑战,英特尔和欧洲的研究者们成立了三个欧洲实验室,旨在实现三项主要目标:一是在欧洲建立持久的合作伙伴关系;二是充分利用欧洲高性能计算研究的相关成果;三是实现计算科学、工程设计与战略计算等能力的指数级增长。

从具体产品层面,正在研发中的英特尔集成众核(MIC)架构处理器则有望引领行业进入百亿亿次计算时代。相比多核的英特尔至强处理器,MIC架构处理器将具有更小的内核和硬件线程,以及更宽的矢量单元,特别适合高度并行的超算应用。并且,MIC众核产品全部基于IA编程架构,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快速将其现有的、运行在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平台上的高性能计算应用,迁移到基于MIC众核架构的产品上来,从而免除重新编程之苦。

据悉,首款22纳米的英特尔MIC架构产品(代号为“Knights Corner”)将于2012年推出,并采用了英特尔创新的3-D三栅极晶体管技术,其核心数将达到50个以上。目前,英特尔正在向指定的开发合作伙伴发售代号为“Knights Ferry”的MIC软件开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