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与“云”攀上亲 云电视不要成“浮云”

彩电与“云”攀上了亲。几乎在同一时期,国内几家主要彩电制造商都发布了“云电视”,继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之后,这是他们又一力作。从紧跟国际技术潮流来看,国内彩电厂商的步伐相当“敏捷”,当谷歌、苹果提出“云战略”时,国内“全球首款云电视”已经诞生,三星、松下、索尼等日韩厂商也“自愧不如”。

厂商标榜的“云电视”具有上网、QQ聊天、上微博、搜索、3D电视、游戏等功能,可以实现云空间、云服务、云助手、云浏览、云搜索等应用。这些功能和应用贴上“云”标签之后,似乎还真的像长了翅膀一样,飞来飞去,让人摸不着头脑了。看电视、上网、游戏互动这些所谓的“云功能”与互联网电视相比有何本质区别?厂商声称,“云电视”让电视机不再安装任何软件,所有应用都可以通过存储在“云端”服务器来完成,这与之前所宣称的智能电视“可以自由安装各种应用软件”相比是进步还是倒退?没有人会认为是倒退,可能的解释是“‘云电视’是智能电视的升级”,但这种技术升级似乎来得太快了些。

国内厂商对电视机概念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强度成正比,也是出于无奈。从已经公开的以彩电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第一季度财报看,海信电器净利润率为5.27%,TCL集团为1.97%,四川长虹仅为0.98%,康佳A则为-2.3%;而同期以白电为主营业务的美的电器、格力电器、青岛海尔的净利润率分别为2.33%、5.43%、3.22%。彩电厂商净利润率普遍低于白电厂商是市场残酷竞争的结果,而概念炒作则是推波助澜的重要力量。但问题是,国内彩电市场残酷的竞争并没有让市场份额向优势品牌集中。去年,我国彩电出货量占全球的49%,超过1亿台,而没有几家国内厂商的出货量超过1000万台,今年TCL最乐观的估计是960万台,这已经是国内品牌中出货量预估最高的了。而三星、索尼、松下、LG、夏普等日韩厂商每年每家出货量大都在1500万台~4000万台之间,并且有向三星、LG等韩国品牌集中的趋势。

另外一个例子也可以佐证做大规模的重要性。据估计,今年全球空调需求量大约为1亿台,而格力、美的、海尔3家出货量可能超过6000万台,占全球出货量的60%。除了其他因素,单从规模这一点上,我们或许可以理解白电厂商净利润率比彩电企业高的原因了。

由谷歌、苹果引发的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革命,是所有彩电厂商不可回避的,积极跟踪国际最新技术潮流也是必须的。但是,如果一味地采取跟随战略,人云亦云,热衷概念炒作,对我国彩电产业长远发展并无益处。与欧美、日韩厂商相比,我国彩电厂商的优势在于制造——— 是打通产业链的高端制造,而不是简单的组装加工。实际上,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分工中,我国彩电厂商面临两大机遇:其一是日本厂商将逐步淡出包括彩电在内的消费电子产品制造业务,为我们提供了填补市场的机会;其二是欧美厂商也将退出硬件制造领域,如IBM、惠普等已经剥离或即将剥离个人终端业务,谷歌、微软也不可能直接介入,这也是我们承接的机会。对于国内彩电厂商来说,一方面应该积极承接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向中国大陆转移的战略机遇,提高制造的品质;另一方面还要主动寻求全球并购的机会,开拓外延式的发展模式,做大做强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