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失落的十年:一味求大错过转型机遇

 

导语:美国《圣荷塞信使报》网络版专栏作家克里斯·奥布莱恩(ChrisO'Brien)周四撰文称,惠普考虑剥离PC业务并放弃WebOS的决定是对过去十年的反思。这种一味求大的战略非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产生了巨大的浪费,甚至令惠普错过了科技行业的重要转型机遇。

以下为文章全文:

文化内战

惠普考虑分拆PC业务并放弃最近收购的PalmWebOS,表明该公司承认了两大灾难性问题。这也表明,这家全球最大科技企业面临的问题之深、之广远超我们的想象。

且不论惠普今后将面临多么巨大的挑战,周四的这一声明足以令我们好好地思考该公司过去的发展历程。十年前,时任惠普CEO的卡莉·菲奥莉娜(CarlyFiorina)促成了对康柏史诗般的并购。在该交易以及其他一系列因素的推动下,惠普成为了全球最大的PC厂商。

即使不考虑商业和财务问题,这一并购也是硅谷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企业斗争之一。它的意义不亚于一场文化内战,几乎让这家硅谷最具标志意义的企业分裂。这也成为了一个里程碑,将旧惠普与新惠普区分开来。

惠普放弃了以往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惠普之道”,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不近人情的并购和裁员,目的是重塑惠普并迎合投资者。但惠普却表示,这一切都是为了与时俱进。

“我认为惠普从来都没有从根本上恢复原先的文化。‘惠普之道’已经消失了。”曾经在惠普效力29年、现任柯斯威理工学院(CogswellPolytechnicalCollege)名誉院长的查克·豪斯(ChuckHouse)说。

一味求大

而现在,在经历了一系列“血雨腥风”后,惠普却要要抛弃赖以实现增长的两项重要业务。菲奥莉娜曾经固执地认为,要保持竞争力就要不断做大。她的逻辑是:公司越大,与供应商谈判时的地位就越有利,也就越能满足用户需求。

收购康柏后,惠普的确变得更大了。但由于未能获得预期利益,这一并购也导致菲奥莉娜丢掉了工作。责任落到了她的继任者马克·赫德(MarkHurd)肩上。赫德很快适应了环境,并且继续展开并购和裁员,直到因为性骚扰丑闻而离职。斥资12亿美元收购Palm就是赫德在职时展开的交易,惠普也因此而获得了移动操作系统WebOS。

在整个过程中,惠普花费了数十亿美元的并购资金,裁员数量也超过10万人。但即便如此,惠普的员工总数还是增长了两倍,超过30万。它现在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巨无霸企业,但速度却异常缓慢。

最终结果

经过了一系列的收购和裁员后,惠普得到了什么?它错过了计算行业的重要转型期,包括平板电脑和云计算的兴起。而新上任的CEO仍在绝望地寻找着新的复兴战略。

在1969年至2003年间任职于惠普的韦伯·麦克基尼(WebbMcKinney)说,收购康柏的意义并不仅限于PC领域,还增强了惠普在服务器、存储器和服务领域的竞争力。但总体而言,这的确是惠普向“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迈出的第一步。

“惠普可以做任何事情,但却不能什么都做。”麦克基尼说,“想要以这种方式来运行企业,需要面临极大的挑战。”

这让我们不禁要问:这都是为了什么?惠普展开了大量并购,而且因此而支付给投行大量费用,但换回的确是一些即将被关闭的业务,不仅如此,惠普还缺乏明确的目标,员工士气也非常低落,领导力和战略同样非常缺乏。

回顾惠普过去十年的发展,我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实在是太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