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诞生20年 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1年8月6日是互联网诞生20周年的大日子。20年前的8月6日,互联网的创始人Tim Berners-Lee在alt.hypertext新闻组中发表了一篇简短的介绍WorldWideWeb 项目的帖子,宣告了互联网的诞生。从那一刻起,我们的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Berners-Lee在20世纪80年代在欧洲核研究组织(CERN)工作期间,他一直在寻找一种无需通过特定设备、全世界的物理学家即可分享各地的信息的方式。1989年文件,在一份计划书中他提出“一个大型的超文本数据库”,这也是今天互联网的雏形。

尽管最初的建议未能获得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内的支持,Berners-Lee还是在当初计划书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超文本链接相互连接的文件格式,项目最终定名为“万维网”(World Wide Web)。该文件中所设想的网络被用于多种用途,如“文件登记,在线帮助,项目文档,新闻计划,等等。”不过,Berners-Lee和他的伙伴,比利时计算机科学家Robert Cailliau对万维网的未来潜在用途上却有着长远的想法,他们不希望给这项新技术一个具体的用途,以免限制它未来的发展。

1990年,Berners-Lee在一台Next计算机上开发和运行了多媒体浏览器(如下图)以及Web 编辑器。到1990年年底,Berners-Lee在CERN的服务器上已经鼓捣出了一个可运行的原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991年8月6日,Berners-Lee建立的第一个网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网站)http://info.cern.ch/悄然上线。它解释了万维网是什么,如何使用网页浏览器和如何建立一个网页服务器等等。事实上,当时世界各地的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今天在Google Groups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Berners-Lee如此解释:

WWW项目整合了信息检索与超文本技术,构建了一个简单但功能强大的的全球信息系统。

该项目的指导思想是:很多学术信息应免费向任何人开放。它的目的是让信息共享和传播。

当时的这个帖子说明了如何下载浏览器,并建议用户访问http://info.cern.ch/hypertext/WWW/TheProject.html开始互联网之旅。虽然这一页面今天已经不再可见,但一年后的这个帖子给了许多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的人一个新手指南。

 

互联网的进化

 


互联网上的第一张图片(一支法国女子乐队),由Berners-Lee于1992年上传。

到1993年,互联网上只有200个网站。这一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互联网,无需费用——这是后来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互联网但是头两年有许多Web浏览器,最出名的是Mosaic。它于1993年问世,兼容Unix,Commodore Amiga,Windows和Mac OS。

Mosaic的成功使得Marc Andreessen 带领Mosaic 的程序员成立了Netscape 公司,并发布了第一款商业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而方便易用的浏览器去又促进了商业ISP业务的增长,最终使得互联网从科学家交换数据的设备成为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互联网由最初的静态HTML文件网络逐步进化成为一个不断变化的信息生物体,当中包含各式各样的技术,例如可以动态显示数据的PHP和ASP数据库系统,可以处理流媒体和可更新的页面的Flash,这一切都扩展了我们对互联网的预期。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并且成为了改变了全球经济和社会方式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将互联网无保留开放的决定,或许正是给世界最大的礼物。

Web的未来网络在未来二十年中又何去何从?“ 语义网络” 则是对未来互联网的一个设想,在这样的网络中,信息都被赋予了明确的含义,机器能够自动地处理和集成网上可用的信息,有人认为,Web3.0的核心技术就是语义网络。

“ 物联网”则又是未来互联网的一个方向。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将有助于将传统互联网的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连接在一起,给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的互联网将发生什么,但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都是互联网向前滚动的历史车轮的组成部分。20岁生日快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