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云箱:数据中心加工厂

徐红忠深信,已经被微软等传统IT公司以及雅虎、Google等互联网公司运用的新型数据中心,也应该能打动中国客户

15年后,当田溯宁再次向徐红忠发出创业的邀请时,徐红忠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那是在杭州,2010年5月的一天,当天还下着大雨,那个时候的田溯宁已经开始在一点点把云计算的梦想付诸于现实,而徐红忠此前也对云计算已经有了认识,他正在从事的SaaS相关业务也与云计算紧密相关。

更加打动徐红忠的还有田溯宁的激情,他还清楚的记得15年前在深圳第一次与田溯宁会面时的感觉,“当时见田总的时候就觉得他满是激情,没想到15年之后依然如此,”正是这种情绪深深的触动了徐红忠,很快他便加入到“织云大军”中,成为了北京天地云箱科技有限公司的头号员工。

在田溯宁的规划中,天地云箱的成立是为了解决云计算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数据中心的问题,一次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难以管理的传统数据中心早已不符合云计算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国外则开始兴起模块化的数据中心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价值在于“把工程产品化”,客户设计和部署数据中心的过程将变得轻松。

“如果说云计算数据中心需要用模块化的方式完成,那么我们就是提供模块的人,”徐红忠对于自身的定位非常清晰,而另一方面,这样一个“有形”的产品也会是云计算落地的一个比较好突破口。在徐红忠加入天地云箱之后的4个月,第一个“云箱”数据中心落地并投入使用,尽管该公司业务开展的时间并不长,但已经收到了订单,“到年底,我想我们会完成8000万元的营收目标。”

“一波三折”

作为北京市三大软件园区之一,北工大软件园看起来与其他的高新园区没有不同,不过园区里外形似集装箱的数据中心总能吸引不少到访者的眼光,而它正是天地云箱生产的第一个“云箱”产品。这是一个由两个并排放置的标准集装箱所组成的数据中心,其中一个放的是高密度服务器,另外一个放提供能耗和冷却功能的系统。

要将以往规模庞大的数据中心用集装箱的方式轻松解决需要相当的想象力,但其中的过程依然超出很多人的想象,这种数据中心的创意最早则是来自于微软这样的软件业巨头。当微软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数量扩展至数万台的时候,数据中心逐渐变成了公司的负担,而在业界寻找了一轮之后,该公司发现并没有令他们满意的方案,于是决定自己研发。在投入一个团队、将近3000万美元之后以及相当一段时间之后,这种集装箱式的模块化数据中心最终被建造出来。

其实早在2009年,田溯宁已经开始筹划把模块化数据中心的模式引入国内,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和恰当的方式,徐红忠的到来很大程度上加速了进程。田溯宁曾经有过两个方案,他首先想到的是直接邀请模块化数据中心的研发人员回国创业,在受阻之后则寻求做代理,但由于费用高昂以及相当耗时而放弃,“在形势的逼迫下”,田溯宁下决心自己来做。

有着超过20年计算机和通信行业经历,以及创业经验的徐红忠成为了“破局”最恰当的人选。作为天地云箱的首席执行官,徐红忠从一个人开始,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逐渐把公司塑造成型,很快在北京和南京成立了研发中心,在深圳设立了生产基地,“现在我们有8个型号的‘云箱’,除了不同大小的集装箱形式的产品外,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预计最早采用“云箱”的客户,除了像北工大软件园这样的园区外,一些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公司也会拿它作为服务的结点。

全新模式

尽管模块化数据中心对中国市场而言还是新鲜事物,但是徐红忠深信,这种已经被微软等传统IT公司以及雅虎、Google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完全接受的新型数据中心,也应该能够打动中国客户的心。实际上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轮回,“数据中心从主机发展到小型机,再发展到服务器群集,现在又回到了主机。在很大程度上,‘云箱’就是主机新的体现形式。”

“就像打家具,”徐红忠经常举这样的例子,“以前是在房子的装修过程中现场打家具,现在则是在客户下单之后拿到后台的工厂去生产,在交付时间和质量上都会有很大的提升。”数据中心的情况也类似,以前在建设之前都会有一个基建过程,完全建好常常需要18个月的建设周期,“天地云箱做的工作,就是把前期的基建过程也拿到工厂去完成,”送到客户手里的则是一个“即插即用”的数据中心,“从下定单开始最快只需要1个月,最慢6个月也建成了。”

云计算的最终目的是降低运算成本,在徐红忠看来,“云箱”的设计正是为了体现这种思路,事实上一个标准“云箱”的花费是在2000万元左右,而处理能力相当的传统数据中心,通常需要一次性投入上亿元,况且“云箱”对环境并没有特殊的要求,就像北工大软件园的“云箱”就是被安置在了室外。

然而这种思路也给研发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当大批量服务器在有限的空间里高密度的聚集时,便意味着十分耗电且产生出许多热量,因而天地云箱在采用水冷技术的基础上,专门设计一个集装箱来安装用于提供能耗和冷却的设备。这些还只是技术方面的问题,生产和运输的难题也不容忽视,例如当客户定制的数据中心尺寸较大时,如何把在工厂装备好的“云箱”运输到客户驻地,“所以我们在想,是不是把生产放在深圳,组装可以放在当地来进行,”徐红忠表示,“此外会尽量采用工业标准来生产。”

在解决“麻烦”的同时,天地云箱对“云箱”产品本身的改进也在不断的进行当中,最新的产品中会有一个显著的变化——所有服务器的操作都在前面板进行,以改善数据中心运维人员的工作舒适度。在他们看来,这些关于用户体验的细节非常重要。当然,“云箱”里的服务器也可以由客户自由选择,只不过选择超云服务器,“能够做到从主板上对服务器的温度进行控制,这取决于服务器厂商的开放程度”,而这也是云基地里“协同效应”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