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工具箱姚鸿滨:年过花甲的坚持

可以想象,在创业者沙龙中出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是何等引人注目,但让人感到光辉耀目的并不是年龄,而是二十多年坚持不懈开发产品的精神。本期创业新锐,一起去了解68岁程序员姚鸿滨开发“汉字工具箱”的创业故事。

姚鸿滨获奖

姚青岭(左)、姚鸿滨(中)、柳德钟(右)获得香港软件大奖赛金奖的纪念照(TechWeb配图)

“家庭作坊”式的开发团队

68岁的姚鸿滨退休前是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的副教授,主要教授计算机课程。上世纪80年代,他在原南京气象学院工作时,接触到了当时的电脑TRS-80,面对只有英文输入的情况,便萌发了开发汉字输入的想法。随着研发的深入,又想到将汉字与教学相结合,“正是在实际需要的引领下,一步步走到现在,才有了“汉字工具箱”这个软件包。”

姚鸿滨对TechWeb说:“这是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创业项目”。在绵延二十多年的开发“汉字工具箱”的日子里,与夫人柳德钟一起完成了“汉字工具箱”的大部分,待次子姚青岭工程硕士毕业后,三个人一起将“汉字工具箱”完善。

“凡涉及数学模型、软件方案等问题。是我和我夫人一起讨论,我主要负责模型的建立,实施,数据的生成等,我夫人则负责大量的具体工作,例如码本的输入、校对;描字;校对文稿等。

小儿子是复旦的工程硕士,有关方案和模型等问题,我们三个人一起讨论。有关输入法等安装到操作系统的工作,就完全由小儿子来负责了。另外,有技术上的难题,也全部由小儿子来解决。”

由于经济压力,姚鸿滨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开发“汉字工具箱”。 “不是没有想过创业,当时的创业条件远远没有现在这样好。我曾停薪留职过一年,但不足以养家糊口,所以又回单位工作。而‘汉字工具箱’这种产品要推开,需要行政力量及经济实力,所以只能自己一边改进,一边推广,进展就比较慢。回想如果早改革开放,我又年轻一点,我们的工作可能会更有成效,但是,现在也不晚。”

凝聚着耐心与爱的产品:汉字工具箱

“汉字工具箱”专为汉语基础教育开发,适用于小学基础教学、特殊教学、民族双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其主要内容有“怎样写汉字”、“学拼音”、“写字式汉字输入法系列软件”、“正规拼音汉字输入法系列软件”等。基于笔画的输入法,适用于不熟悉汉语拼音的人群,特别是中老年人使用。并且简单易学,打字速度快。只要“会写汉字,就能输入”。

姚鸿滨老先生希望能够为汉字输入法提供新的参考。“年轻人电脑用的多了,会提笔忘字,但文字的写法和字形,才是中国汉字文化的精髓。”

用二十多年业余时间开发的汉字工具箱,被姚鸿滨精雕细琢。“由于完全是利用业余时间开发,我们每天在电脑前要工作很长时间。工作量堪称巨大:6763个汉字的汉语拼音,2万多个汉字的笔画,都要一个个的输入到电脑中,并且不允许有一个错误。汉字描红是在我们自己开发的平台上一笔一划描出来的,平均一个字要半个小时,已经描了3500多个字。从DOS平台到WINDOWS平台,加上模型的不同,一共描了3遍。”

“汉字工具箱”已经应用在了无锡连元街小学、无锡特殊教育学校(原聋哑学校)等小学的课堂上,并获得了香港国际软件大奖赛金奖。

对年轻人的创业寄语

谈到对年轻创业者的传授些经验,姚鸿滨总结了六条:

1、  近三十年的投入证明,身体十分重要,年轻人要尤其少喝可乐。

2、  搞软件需要打好数学基础,才能有深度的发展。

3、  年轻人要耐得住、挡得住各种诱惑,速成的东西内涵总是不太行的。

4、  一个社会,最终是靠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人们支撑起来的,不能只注重创造物质财富。

5、  热爱和偷懒是做成事情的动力。

6、  一技之长在任何时候都会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