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6日-18日举行的首届中国智能博览会上,100辆智能微缩车竞相比拼城市交通驾驶的场面吸引了众多观众,同时,在“2011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暨IEEE云计算和智能系统国际大会”上,智能交通与车联网也成为大会的重要主题之一。
智能交通是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的运输和管理系统。ITS技术需要信息大集中模式的云数据中心的配合,因此云计算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智能交通的发展。云计算、智能交通作为新兴的概念和技术,在市场接受程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还不完善,因此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智能交通实现产业化仍需时日。
智能交通以云计算发展为基础
传统的数据中心无法满足智能交通的数据量大、应用负载波动大、信息实时处理要求性高、数据共享需求大、高稳定性的要求等特点,而云计算作为集中处理模式信息系统的核心理念,与智能交通发展的需求不谋而合,云计算通过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和计算等技术,整合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资源,优化系统配置比例,可以集中处理大量数据、实现负载均衡,因此智能交通的发展必须在云计算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更快的走出实验室,走进工业生产部门,最终实现产业化。
在首届智能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云计算专委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对中云网记者说:“智能交通的发展一定是以云计算的发展为前提的。”
李德毅强调,智能交通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将驾驶员从低级的、繁琐的、持久的驾驶活动中解放出来。现在的导航系统都是将地理定位系统预装在每一辆汽车上,将来的地理定位系统将会分布在云计算数据中心,精确度从现在的几十米缩小至几十厘米甚至更小,从而实现智能驾驶,因此建设关于地理信息的云计算中心成为发展智能交通的必然要求。
智能交通实现产业化仍需时日
据李德毅院士介绍,目前智能驾驶方面的技术都已经比较成熟,他们所做的很多实验也很成功,比如公路火车,即将多个汽车通过零件相连,集成一个类似于火车的车队,那么在大城市之间的城际高速公路上,只需有人驾驶第一辆汽车就可以带动后面所有的车按规定行使。但是智能交通、云计算二者都是新兴的事物和概念,在走出实验室方面仍遇到比较大的问题:
1.技术问题,虽然目前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计算、负载均衡等技术都有对应的产品,但并不是很成熟,仍有待完善;
2.市场问题,现在企业和个人对云计算与智能交通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因此如何有益于社会、有益于群众,从而提高企业和个人的接受程度是市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3.政策问题:政府作为引路人,需要制定具有引导市场动向的政策,而并非直接干预市场的正常运行。
李院士认为,除上述三个问题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们的思维习惯也会对智能交通的发展产生影响。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人们短期内无法接受新生事物、政策不能引导时代潮流等都会成为智能交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智能交通要从实验室走出来,走进工业生产部门,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实现产业化仍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