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孤岛到融合: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革命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个浪漫主义的历险故事,但对于现实的企业IT来说,“孤岛”现象并不是如童话般的令人向往。

一、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演进

每当我们谈到数据中心的建设,通常都会用到“组建”、“部署”这样的动词,因为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数据中心是由一个个功能不同的设备部件组合而成的。从物理架构看,数据中心从来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整体。

每一台服务器是一个“孤岛”,每一组机架、每一套阵列同样也是孤岛。在过去很长的一个时期里,数据中心的架构就如同群岛一般,不同设备间相互独立,然后,依靠不同的网络协议和介质进行通信。

一、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演进

很明显,这不是一个优秀的架构。为了提升数据中心的运转效率,众多厂商和技术专家在提升服务器、存储等设备的单机性能和集群性能的同时,对网络本身的优化和架构的改进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于是,网络的带宽从百兆到千兆直至万兆的提升,以太网、光纤等不同网络介质的引入,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网络架构的出现,都使得数据中心各个孤岛间的通信得到了提升,如果把最早一代的网络架构看作是孤岛间通过渡轮来通信的话,那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已经在数据中心的孤岛间架起了桥梁。

但发展和演进并没有结束。

随着企业业务的提升和海量数据处理的需求,这些刚刚在孤岛间架设起的桥梁已经很难满足巨大的通信流量传输。而且随着数据中心的扩展,更多设备的加入意味着更多孤岛的连接,复杂的网络架构使得“桥梁”越来越多,网状的交通带来的必然是效率的降低和能源的损耗。

于是我们意识到,必须有一种技术出现,来解决当前数据中心网络中各种传输协议和介质各自为战的局面。

如果将数据中心的逻辑简化理解,实际上,其网络传输主要集中于服务器—存储之间。因此,随着Intel及合作伙伴推出的DCB技术,以及开放的FCoE和iSCSI方案,我们最终实现了将数据中心的数据传输统一到基于无损以太网的单一“桥梁”上来。至此,复杂的网络桥梁被简化了,分离式的网络交换设备得到了统一,服务器—网络—存储这一简单的模式在逻辑上得到了真正的实现。

至此,问题依然没有完全解决。因为,尽管我们最大限度的统一了传输标准,提升了“桥梁”的宽度和架构,但实际上,孤岛依然存在。我们的成本依然没有得到最大化的降低,数据中心的可扩展性和资源的灵活调配依然没有有效的提升,面向云的应用和服务还是有很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