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世界大会:国内云技术精英对话云计算

北京时间12月12日,“云世界2011”大会在北京拉开帷幕, 大会将围绕全球云计算趋势与实践、中国云计算发展现状与未来、中国云计算道路探索与成果、云计算产业政策和资本市场对云计算关注焦点等核心问题展开。

在硅谷精英对话云计算之后,云世界大会进入下一环节,国内云技术精英对话云计算。

天云科技副总裁雷涛:今天真是全星闪烁,看到硅谷的精英在这里聚集,因此我们想把视线拉回中国,拉回北京的亦庄,看看本土的企业里发生的事情。我们今天有请四位嘉宾上场化学。第一,思杰系统公司云平台产品部CTO梁胜,梁胜先生在思杰公司负责云产品的战略规划和整体技术实施,曾经是 Cloud.COM的创始人,今年到了思杰。第二位是陈尚义,是百度公司的技术委员会的理事长,北航的兼职教授,科学院的研究生导师,曾主持过重大的新加坡国立大学项目,以及很多核高基的项目。第三位是阿里云计算平台资深专家林晨曦,林先生2008年就开始进入阿里云的集团研究院,至今一直从事着大规模云分布式计算和大部分的架构工作。

最后请北京友友天宇系统科技有限公司CEO姚宏宇。今天都是云精英在座,都需要亮剑的,给一些有挑战的问题给予到精英,希望本土有创新的内容,能够超越到硅谷的企业,因为IT行业里面,听到的很多内容都是在讲,成功是可以被复制的,这一句话好像在国内谈了很多。每一个成功的硅谷的经营理念,技术创新,都在国内可以找到样本。国内十几年的IT产业,互联网行业,不断的进行推出内容的创新。在座的精英,不是复制品,都是自主创新的打印件。这些问题,想一个一个的问问我们在座的各位。

今天题目的主题,我是在想,谈一下创新,创新的秘技在哪里?先问我们的梁先生,您背后是有故事的。Cloud.COM,一个两年40个人的团队,卖了两亿美金,这么快速的在云计算领域。创新是有一个把握的。我们在看Gartner成熟度曲线的时候,云计算还没有到峰谷的时候,还在孕育期的时候,2009年的时候,Gartner还是在热捧期,您是怎么做到的?

思杰系统公司云平台产品部CTO梁胜:今天很高兴跟大家探讨云计算,以及云计算在中国的情况。就像雷先生说的,我三年以前创建一个公司叫Cloud.COM,我们公司是6个月以前被思杰公司收购了。我现在思杰做首席技术官,负责云计算方面的技术。

其实,说起来创新,小公司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时机和机遇,然后要有这样的理念去把握,有这样的信心去把握这样的机遇。说起来,云计算现在是很红,但是在两三年前,亚马逊(微博)的EC2,S service的服务,已经非常成功了。当时不光是亚马逊成功,有很多业界的巨头也开始,田总、张总当时公开的谈论云计算方面的机遇。

所以,我觉得,最关键的要创新,要把握住机会,就是要开始去做,不要在乎这些大企业也在讲同样的事情。因为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有很多现有的产品,有现有的策略,很难很快的转过来,重新做一个,现在云基地几十个企业重新做,从策略、执行、客户角度来讲都可以重新做。IT界,传统的Cloud server转到云,传统的PC转到云计算,这么好的大转变时机之下,就给像我们这样Cloud.COM的小公司,以及在座很多做云计算的公司创造很多的机会。

我们公司做起来之后,最重要的说起来也不是技术,关键就是研发一些技术,帮用户真正解决一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已经存在了,但是公司不可能很快的做技术和产品、策略的转型,真正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公司Cloud.COM当时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快的将这些问题解决了。当时从韩国电信、印度的塔塔电信公司等,一下子有几十个云,都是用Cloud.COM软件建起来的,我们很快的就能够拿到这些客户,而且能够用我们的软件,真正让客户得到好处。

再下一步,就是像一些大公司,思杰这样的大公司,也是有前瞻性的,而且也主张需要创新。大公司可能不会开始,但是过一两年,到三年,也意识到在云计算方面需要投资,在技术情况下找商机,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收购,在他们看来,是做得最好的,或者是客户最多的,技术最好的,产品最好的小公司。这个时候,就是在这样的前景下,我们公司被思杰公司收购,我当时非常高兴。

因为思杰是一个相当大的公司,但是在这个规模下的公司,很少公司有像思杰公司的前瞻性以及能力,能够希望真正为客户解决云计算方面的问题,当时思杰把我们收购之后,将我们的商业真正推到下一步,让我们的技术和产品更加的成功,让我们的客户更加的得力。

天云科技副总裁雷涛:我们需要快速的选择,从小做起。我们没有正面回答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怎么选择的?因为这个技术问题下一轮再来问。

下面也想谈一下百度,我接触百度第一次应该是十年前,那个时候,创新,他递给我一个卡片,是一个很小的绿色的卡片,跟其他所有品牌卡片不一样。我们看到美国硅谷有谷歌搜索公司,谷歌发展这么多年下来,他们也在严谨,他们也收购了一些视频的应用,拿到新的现金流。想请教一下百度的陈先生,百度十年的发展当中,持续创新动力和根源在哪里?以及谈一下未来云计算相关领域的思考。

陈尚义:昨天晚上10:30的时候有一个微博网友睡觉之前,很不放心,就是百度了一下,他提了一个问题,世界上有比我更帅的人吗?结果百度的回答是对不起没有找到,这个网友就说,可以放心的睡觉了。这是一个玩笑。但是从这个玩笑,我们可以感觉到,大家可以轻松的一笑,百度人感觉到压力巨大。不仅仅是这样的问题,很多问题当你不知道答案的时候,都会提交给百度,所以刚才主持人问,百度的创新动力在何处?这一开始,搜索引擎很简单,就是通过关键词匹配,找到一堆链接,然后按照算法排序,让你从中挑,排第一个,肯定就是说比较符合你的要求,应该来讲。

后来甚至在百度内部,引起了一点小小的争论,但是争论很快就过去了,就是用户不会选关键词,很难找到答案,于是我们需要教育用户,教他们使用关键词,很快就遭到了失败。搜索引擎得到越来越多的依赖,很多的问题都会提交给它,比如说1+1等于几,比如某一个单词和汉字怎么念,比如说三个车拼在一起是什么字,或者为什么男人比女人高,或者是说,脑溢血做手术的后果情况是怎么样?很多的问题。所以说,百度在不断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迫使它的各种技术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包括今天我们谈论的云计算的发展。

为什么这样讲呢?首先我们看,在面临用户越来越多的问题,智能化、傻瓜化,把搜索引擎当做一个自然人,这种情况下,2008年8月18号,在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公司的创始人李彦宏先生提出了框计算的理念,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之前之后一直在努力。框计算是什么?框计算跟云计算是对立的,甚至有的专家认为是互相矛盾的,或者提出来不伦不类的。但是实际上,它是非常先进的技术理念。

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了如何能不断的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通过我们的内部调查发现,用户不仅仅是对数据,对链接感兴趣,现在目前发现有30%是对应用感兴趣,应用为王的时代,他要搜索应用。所以2008年提出的框计算的理念,背后是四个重要的技术支撑。

第一个技术,就是语意分析,自然语言描述一段话,放在小小的框里。

第二,就是行为分析,当搜索天气预报的时候,在北京就是显示北京的天气预报,上海或者香港的时候,就是显示上海或者香港的天气预报,根据人所在的位置,行为习惯,给出的答案不一样的,就是个性化的计算。

第三,海量数据,就是今天大家讨论的Big data,不仅是海量,关系数据的结构化和动态性。这四个技术,支撑了我们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和需要。百度内部有一个口号,框计算,框是目的,云是手段。刚才讲了,满足用户需求,我们要做很多事情,四个技术。但是在后台面临越来越多的用户的数据和需要,不可想象,现在移动终端,智能终端越来越普及,带宽更宽了,上传一个数据非常方便,后台的数量是几何级的增长,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为500个PB,或者1000个PB做准备,还有大规模的机器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