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2012年行业趋势展望:拥抱“网络社会”完美风暴

(计育青/文)1月6日消息,日前,爱立信就2012年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回顾2011年,随着全球移动宽带如火如荼地发展、互联网开始全面移动化,云计算已经获得广泛应用,我们已经身处“网络社会”的前沿。展望未来,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融合,其合力将形成一个无处不在的、“有创造力的网络”,为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一个无缝的、智能化的公共基础设施,从而根本性地改变人们沟通和生活的方式,并且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创新。

  全文如下:

  过去25年里,大规模计算能力、高速数据接入、移动通信以及云计算技术正在以不同的速度影响着整个ICT的融合发展进程。如今,这一趋势所积累的力量正在把我们推向另外一次产业革命浪潮一个万物互连的“网络社会”即将到来。

  回顾2011年,随着全球移动宽带如火如荼地发展、互联网开始全面移动化,云计算已经获得广泛应用,我们已经身处“网络社会”的前沿。展望未来,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融合,其合力将形成一个无处不在的、“有创造力的网络”,为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一个无缝的、智能化的公共基础设施,从而根本性地改变人们沟通和生活的方式,并且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创新。

  让我们拥抱"网络社会"的完美风暴,迎接创新和改变。

  移动+宽带跨越式发展,夯实“网络社会”主要基石

  移动和宽带是“网络社会”的两大基石,这两种力量在过去一年中加速发展,推动了“网络社会”的到来,而这一态势在未来几年仍将继续,为“网络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HSPA技术推动的移动宽带发展方兴未艾,LTE的规模商业部署又带动LTE产业链加速成熟,为移动宽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HSPA的持续演进与最成熟的产业链的结合,提供了完美的用户体验,带动全球移动宽带用户数在2011年达到10亿左右,相比2010年增长了4亿多。HSPA+21Mbps已经成为全球主流的移动宽带网络,商用的HSPA+42Mbps网络也已经增长至49个。HSPA+网络整体性能大幅提升,在很多场合已经能够提供媲美或者超过固定宽带的用户体验。坚实的网络能力,结合能够提供超过3200款终端的成熟产业链,尤其是高、中、低端全覆盖的智能手机以及各种PAD,极大地推动了移动产业和互联网的融合,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沟通方式和生活方式。

  而年内LTE的大规模商业部署,吹响了LTE产业成熟的号角,标志着移动宽带产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新技术的引入速度和产业成熟的速度明显加快。

  3G时代,全球从首个试验网到第一个商用部署花了整整3年时间,HSPA技术从试验网到商用网则用了1年时间,而LTE的这个过程只用了不到9个月。从生态系统的发展看,HSPA的终端增长至200款用了大约2年时间,而LTE的终端增长至相同数量用了大约20个月的时间。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Verizon的大力推动。

  自2010年底正式投入商用以来,经过短短的一年时间,Verizon自身所部署的LTE商用网络就覆盖到了北美2亿的人口,直接把北美移动宽带的战火烧到了4G时代。从2011年初Verizon在CES展会上一口气推出10款LTE终端开始,在清晰的商业规划、扎实的网络部署以及Verizon的极力推动下,LTE终端数量接连翻番,直接从2010年底的30多款终端迈入200余款终端的状态。LTE已经成为Verizon角逐移动宽带市场的重量级“武器”。

  TD-LTE也迈出了商业部署的步伐。包括日本软银、印度Augere、澳大利亚NBN、沙特阿拉伯STC、美国Clearwire在内的众多国际运营商已经开始TD-LTE商用网络的部署工作。国内TD-LTE规模技术试验第一阶段的顺利完成,也为之后的试商用奠定了良好基础,预示着TD-LTE广阔的市场前景。如果也有像Verizon这样有影响力的运营商来推动TD-LTE,必然会加快其产业成熟的进程。

  展望下一个五年,HSPA与LTE的发展交相辉映,一个全球性的移动宽带基础设施将基本形成,从而为“网络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预计到2016年,WCDMA/HSPA网络能够覆盖超过全球80%的人口(2011年是40%的覆盖率),而LTE网络也能够接近40%的人口覆盖率。这背后其实有一个重要假设:LTE在过去所呈现出的快速部署的态势仍将延续,LTE用7年时间达到的覆盖面积和用户数将是WCDMA/HSPA花费了10年时间才实现的。

 

图1 2016年移动通信发展展望 图2 移动宽带将成为主流 爱立信2012年行业趋势展望:拥抱“网络社会”完美风暴 图1 2016年移动通信发展展望 图2 移动宽带将成为主流


  互联网被重定义,移动化势不可挡

  随着HSPA和LTE的加速发展,移动宽带将成为主流。在2016年80多亿的移动用户中(不包括M2M和其他连网设备),移动宽带的用户数将接近50亿,其中超过40亿是手持设备,这其中又以智能手机为主,而移动PC和平板电脑的用户数也将超过固定宽带的用户数。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加速融合的产物,终端硬件处理能力的提升以及相围绕的应用开发体系的日益完善,打破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终端瓶颈,推动移动互联网成为互联网的主战场。

  智能手机的终端硬件能力飞速提升。过去的4年,智能手机的处理能力已经提升了10倍。多核处理技术和对称性多任务处理(SMP)技术的引入,将继续提升智能终端的硬件处理能力。预计到2012年智能手机的整体性能将比2009年提升16倍以上,将可全面支持包括高清视频在内的复杂业务。更重要的是,智能终端已经成为新技术应用的乐园,多种新技术如触摸屏、传感器、NFC等都率先应用在移动终端上,为移动互联网打开了新的应用场景。

  加速成熟的产业链以及规模效应所带来的价格下移,加快了智能终端的普及。2011年国内的千元智能机被广为接受,国外100美金左右的智能手机也开始广泛铺货。而且,越来越多重量级的厂商挤入智能终端的阵营,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例如,亚马逊推出了KindleFire,显示屏只有7英寸,但它通向的是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和全球最大的云计算托管服务提供商。国内也有众多的终端厂商甚至非传统的参与者进入这个战场,例如百度框手机、阿里巴巴云手机、具有极客精神的小米手机等。在上述因素推动下,智能终端将加速普及。2011年全球已经有8亿智能手机用户和1.8亿移动PC用户/平板电脑用户。预计未来5年全球智能手机将以每年25%的速度持续增长。

  围绕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大战更是推高了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热度。操作系统的更新从未像现在这样频繁,推动新功能、新应用层出不穷。Siri所代表的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云、Google推出的“FindMyFace”(图像识别)以及众多的云应用服务,不仅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也为应用的二次开发提供了平台。不管以后操作系统之争的结果是两强争霸还是三分天下,相比于之前七国八制的格局,上层应用的开发者都已经可以聚焦在有限的平台上,更容易提供跨平台的应用和服务。

  移动互联网应用已经成为互联网中创新最多、变化最多和最主要的战场。越来越多的应用开发只是围绕着移动智能终端展开,而不再考虑固定互联网。

  借力移动宽带,互联网的移动化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