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浪潮填满了谁的腰包?

研究公司Wikibon发现,尽管以IBM及英特尔等为首的老牌劲旅正在大肆蚕食大数据市场所带来的丰厚利润,但充满创新能力的新兴企业才是左右市场未来的核心力量。

  根据专业研究公司Wikibon的说法,如果对大数据市场进行具体量化,那么它目前的总价值已经超过50亿美元,而且其中大部分份额掌握在几家传统的IT领头羊手中。而当这些巨头们的注资与勇于创新的后起之秀们干柴烈火一相逢,市场的总价值将达到2013年的102亿美元,而到2017年这一数字更加攀至530亿美元的高峰。

  不过情况也很可能没这么乐观。我们最好对Wikibon公司公布的结论抱以质疑的审视态度,因为该公司自己也表示上述论断只能算是种猜想。按当前的现状来看,大数据市场本身还并不存在。相反,现在是有数十家公司在大数据这一统一概念之下提供各类不成体系的硬件、软件以及服务项目——换言之,这些产品及服务实际只是在处理和分析那些对于传统数据库工具及技术而言过于庞大的数据集合。大数据应用的涵盖范围相当广泛,从收集非结构化社交数据以衡量客户消费趋势到促进医药科研或气候变化、保障航班正常运行,再到提高计算机安全性等领域均有涉猎。

  Wikibon公司的评估显示,像IBM、英特尔、惠普以及甲骨文这样的大牌厂商都在蓬勃发展的大数据行业上投入重金,这种现状的出现一部分归功于上述企业雄厚的实力基础,而最近几个月中纷纷涌现的新兴大数据企业也同样功不可没。另外,像Cloudera以及1010data这样的独立厂商也正在迅速崛起,力争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中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创新空间。总价值50亿美元的大数据市场目前有44%的份额来自服务类产品,31%源于硬件销售,而软件支持则占去了另外25%。

  Wikibon公司发现,IBM所占有的大数据市场份额最大,总价值约为10亿美元。英特尔的大数据运营收入为7.65亿美元;惠普则位列第三,分得5.5亿美元。以上数字实际上最多只占这些企业巨头总体营收的1%。屈居第五位的Teradata公司虽然只有2.2亿美元的大数据市场份额,但这却占到该企业总体营收的10%。

  Wikibon公司还强调,那些大数据产品及服务在营收方面占总体营收50%以上的公司应当被称为“专业大数据”企业。值得注意的是,专业大数据企业前四名中有三家最近已经被收购:Vertica公司,其大数据营收总额为8400万美元,最近被惠普招入麾下。Aster Data公司,在大数据领域收入5200万美元,去年三月归入Teradata旗下。Greenplum在大数据方面带来43000万美元营收,目前由EMC公司所有。

  而根据Wikibon公司的统计,另有几家值得关注的专业大数据企业。Splunk公司,大数据领域营收达到4500万美元,而其总体运营收入也仅为6300万美元。Cloudera公司(目前正与甲骨文公司就Hadoop设备开展合作)在大数据业务方面拿到1800万美元,这同时也是该企业的全部收入来源。同时,1010Data公司也从大数据业务中获得3000万美元营收,占企业总营收的一半。其它榜上有名的专业大数据企业还包括800万美元营收数字的Think Big Analytics公司、700万美元的MapR公司以及600万美元的Digital Reasoning公司。

  Wikibon公司认为,正是这些具有创新竞争及威胁实力的新生力量加入到角逐中来,才使得大数据领域持续走向繁荣,同时传统IT行业巨头也会急于兼并这些尚未做大的竞争者。“收购是比较明智的做法,因为这会让那些大数据领域的专业公司得以继续生存;而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依附于大型企业、还是在市场的惊涛骇浪中独自摸索,我们都必须承认这些小型企业才是大数据市场迅猛发展的真正功臣,”Wikibon公司首席研究撰稿人Jeff Kelly在报告中写道。

  专业大数据企业的榜单仍在不断扩充当中,其业务涉及各个领域中潜力巨大的大数据应用需求。就以CLoudera公司与Hortonworks公司为例,它们“在负责Apache Hadoop项目的核心技术工作,并显著改善了开源大数据框架的性能表现以及付诸企业级实施的必要准备工作,”Kelly指出。

  与此同时,像Splunk、HPCC Systems以及DataStax这样的公司则在努力打造各自的非Hadoop大数据平台。

  Vertica、Greenplum以及Aster Data公司(再次强调,这三家公司已经被收购)则由于其“大规模并行、柱状分析型数据库所拥有的快速数据读取以及实时分析能力”而为数据仓储市场带来极大的震撼,并因此备受业界赞誉,Kelly在报道中写道。

  另外,包括ClickFox、Tresata以及1010Data在内的新兴企业已经拿出可行的“大数据即服务”方案——这些基于云平台的产品将使中小型企业享受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各种优势。到这里我们应该知道大数据浪潮填满了谁的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