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长天起大云 万亩“云谷”汇英群

哈尔滨,一个让上了年纪的人有种特殊感觉的城市,一个让那些历经它沧桑巨变的人情感汹涌的城市。新中国成立之后,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机电工业基地,但在全国吹起改革之风时,哈尔滨受到市场经济的转轨阵痛非常明显。

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哈尔滨市委提出了“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战略后,如何利用好原有优势基础,开拓创新,发展新型、环保、文明、生态的工业新城的任务落到了“哈南人”的肩上。2010年11月18日“中国云谷”正式诞生。哈南工业新城的“新”在这一刻有了更为充分的体现。

北纬40度~60度的区域,有个响亮的雅号——— 黄金纬度,因为这里云集着微软、IBM、Google、Amazon、HP、Apple、美国国家安全局等公司和政府的云中心。如果将目光落在中国的哈尔滨,会惊奇地发现,原来这里也在“黄金”之中。这里年平均气温2~3摄氏度,全年至少8个月以上可通过冷空气直接实现制冷。在这里发展云计算产业,不能说是简单的巧合,更应该是一种综合思考、对比之后的决定。

将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业优势,是任何地方发展建设都要依托的法宝。巨型的云计算中心是一种高耗电量的产业,对电的需求量极其巨大。“中国云谷”所在区域电力资源丰富,电价低廉,拥有省内主干电网,电价处于全国最低水平,比沿海城市每千瓦时低0.3~0.5元,区域内正在建设的平南热电厂年发电33亿千瓦时。

从美国的硅谷,到印度的班加罗尔,再到北京的中关村,无一不是靠人才打天下。如果说地势与自然资源是哈尔滨的先天优势条件,那么,人才供应和储备就成为接下来必须面对的问题。

哈尔滨是全国最北部的省会城市,综合科研实力在全国排前10名,哈工大、哈工程等100多所高校云集,在校应届生70万,工科的实力更是在全国名列前茅。人力成本又相对低廉,至少比上海、北京、深圳低1/3。人才储备丰富、成本低廉为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和下一步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从规划角度,规划一个50平方公里的产业基地———“中国云谷”,在全国范围规模是领先的。以中国移动集团全国云计算中心、曙光超算中心、国裕绿色数据中心群等等为代表的“基础云”,以VMWare中国云应用软件开发平台、宇光Intel虚拟机研发基地等为代表的“平台云”,以亚马逊物联网云基地、以光明云媒、中经网、国家数字图书馆等为代表的“媒体云”,以浪潮集团云产业基地、神码思特奇软件园等为代表的“行业云”,以韩国SK、乐辰医疗云中心等为代表的“医疗云”,以零距离科技、网通宽带为代表的“社区服务云”,以共友科技和华夏矿安为代表的“物联云”的总投资额达到300亿元以上。这样的规模,在全国处于前沿。

中国云谷已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的全国19家“云计算基地(中心)联盟成员单位”之一和“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成员单位”。如果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数据都云集在这里,那么围绕承载海量数字信息的云计算中心的,将是大批的软件开发商、增值服务商、研发中心、支撑中心、客服呼叫中心……真正形成一个高端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大聚集。中国云谷的建设者们相信这一天迟早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