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指标数据显示,硅谷复苏强劲稳实,但是急冻后的就业增长,未能造福广大失业人口,需求仅出现在少数几个关键领域,预示知识经济的产业形态,已经将硅谷划分为两个世界了。
工作机会增加?集中在社交平台和云计算
第一项指标是工作机会。
在硅谷,“制造”早就是个过时的名词,再也回不来了。
自2011年底以来,数个当地非营利机构,陆续发表就业市场的统计报告,全年新增加了4万2千个工作机会,较前一年增长近4%,不仅比全国平均值1.1%高出两倍多,该区劳动力市场人口数,也重新回到金融海啸前的120人水平。
非营利合资机构硅谷网络暨硅谷社区基金会(Silicon Valley Network and the Silicon Valley Community Foundation)执行长汉考克(Russell Hancock)指出,这个表象看似可喜,但进一步解读,则会发现隐忧反而加剧。
原因是大量增聘的职缺主要来自社交媒体、行动应用软件和云计算技术等公司,而且其它产业或多或少都“温和增长”,唯独制造业相关仍是冷清清,全年职缺需求下跌超过13%。
人均年收入提高?但中产阶级正消失中
第二项指标是人均年收入也上升至6万6千美元,比前一年增长约4%,比全加州高出1倍。然而,问题同样出现在分配不均,不仅年收入4万美元以下与10万美元以上的比率都增长,中产阶级消失中,全区家户收入也反向下挫3%,连续第二年走跌。
汉考克亦指出,人均年收入水平提升,难掩硅谷经济发展不均的缺点,因为这代表许多科技公司已无法像以前一样,有开出中阶技能职缺的需求。尤其是当地居民中,拥有科学与工程学位的比重持续上升,未来拥有议价权的人才,将日益集中在高等教育以及精密技能背景。
风险创投加码?但似乎重演网络泡沫
第三项指标是风险创投的金额连年加码。
根据业内刊物《硅谷指标》(Silicon Valley Index),2011年风险投资额达76亿美元,增长约17%,自经济衰退以来首度回到2004年水平。
与全州相比,硅谷地区拿到的风险创投金额超过总额一半;与全国相比,也高达27%;分产业看,网络、软件最受青睐,其次依序为绿能、生物科技等产业。
反映硅谷泡沫迹象的案例俯拾皆是,不论已经上市的职业社群网站LinkedIn、音乐串流服务Pandora,或是即将公开上市捞钱的脸书(Facebook),甚至还找不到获利模式的初创企业,吸金的功力渐渐重现10多年前网络泡沫的影子。
《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举新创公司色彩实验室(Color Labs)为例。即使在手机群组照片软件产品还未开发成功的情况下,就已从重量级风险创投机构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贝恩资本(Bain Capital)获得4100万美元资金,比当年投资Google还多出两倍。
但第一款产品标榜让使用者主动与陌生人分享照片,极端放大社群网站传播功能的特性招致反感:“几乎没有激起涟漪。”然而,曾经成功创业音乐串流服务并卖给苹果(Apple)的执行长恩古扬(Bill Nguyen),被该周刊形容为“根本没有显示出一丝谦卑迹象”,恩古扬说:“我们会继续得到第三,甚至第四次机会,因为这场比赛还长得很。”
问题出在哪里?真正的创新是否已经停滞?
从硅谷的氛围来看,繁荣泡沫看似与世界不太搭调;尤有甚者,科技企业解决大问题的意愿逐渐降低,更专注小而美的产品创新,令在线交易支付平台PayPal创办人赛尔(Peter Thiel)忧心,当资源与人才都集中在开发相同产品,再也没有人思考更有意义的“重要创新”(serious innovation),“真正的创新已经停滞。”
现在的硅谷,不仅很难再让整个经济增长,甚至当地就业市场也未必受惠。
非营利机构加州经济终身学习中心出版的《转型中的硅谷》(Silicon Valley in Transition)预估,硅谷未来两年高端工作机会,将急剧增长15%;但圣荷西州立大学(San José State University)民调却披露,高达44%受访者表示搭不上这趟经济复苏列车,比前一年高出6个百分点。
这群赢者圈外的失意人,多半是年约50岁、失业两年的工程师,他们懂的是扎扎实实的电子、电机、工程、数学等硬底子技术,在网络为发展基础的硅谷已经派不上用场。
48岁的惠普(HP)中阶主管马隆尼(Bernie Maloney)就是一例。他遭资遣后陆续求职大型科技公司,却发现面试机会零零落落。不得已加入职训行列,并听从建议发展能源与生医第二技能,却再度遭打击:年纪太大,业者不爱。
一消一长之间,反映出9万多名当地失业人士,至今找不到饭碗,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在硅谷这里,平均每五个家庭就有两个受失业影响,他们不禁要问:“硅谷荣景到底便宜了谁?”
原载《商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