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云计算标准化

自从云计算进入落地阶段开始,呼吁各方推出云计算标准的呼声此起彼伏。这其中无外乎有几种初衷,标准化可以促使行业更快发展,降低用户投资风险,更加易于管理和相关的开发等等。确实,一个行业走向标准化显然会另整个行业沿着一个固定的轨迹进行定向发展(至少是一定程度上的定向),让所有用户和从业者都能对该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对未来有所预期。可以说,标准化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就像所有的好事一样,标准化同样是有前提的。


标准应该由谁来制定?


通常来讲,行业标准的制定都是一件需要相当技术水平和前瞻性的工作。制定者不仅要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并掌握满足用户所需的技术和资源。另外,制定者更要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相当准确的预判,这样才能保证行业标准在未来仍然能够被从业者所遵守。当然,制定者仍然需要具备非常强大的实力和深厚的行业背景。


当一个行业需要制定标准来规范竞争和技术走向的时候,从业者往往会为了争得标准的制定权而打的头破血流。最后胜利者赢得“大满贯”,而失败者则很有可能黯然离场。从3G标准的制定,到新一代高清数字光碟标准的制定皆是如此,如果云计算也出现这样一场标准制定大战的话,最终的结局相信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也许有人会说,行业标准应该由政府来制定。但在一个行业尚处在成型阶段,就制定强制的工业标准出来,这也很难具有说服力。不妥当的标准,甚至会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因此,由政府来主导行业标准显然也是不妥的。


行业标准由谁来制定?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目前云计算行业标准由任何组织或公司来制定都是有失公允,且很可能造成垄断的。


那么真正的云计算行业标准应该由谁来制定呢?这个人应该是时间和竞争。


充分的时间能够允许市场成长和发展,并最终被足够量的用户所接受。在这段时间里,新的企业很有可能借机成长起来,创造新的财富和价值;老的强势IT企业也有可能落后于市场的需求并最终被淘汰。


另一方面竞争是决定谁是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强者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大范围和激烈的竞争,各个企业的实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展现和判断。因此,也只有竞争才是决定谁是云计算领域中真正强者的方法。


我们怎么办?


既然目前没有正确的方式来制定一套可行的云计算行业标准,那么作为用户,我们应该怎么办?


投资云计算或者实施云转型的动机无外乎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效率等等。那么只要我们所做的投资能够带来这样的效果,就是值得的。而至于现在的投资是否能够保值,这件事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能够决定和判断的。


科技的进步通常有两种方式,革命性的和修补式的。而革命性的科技通常不太能够照顾兼容性,他经常与过去的体系格格不入或彻底决裂,但换来的也是脱胎换骨半的巨大飞跃。而修补式的科技进步往往发生在革命性科技进步之后。企业为了对科技进行完善并延长某一核心技术的生命力通常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其进行修补和改进。其结果便是有限的性能提升以及不错的兼容性。


而反观云计算,我们通常会将其总结为一次IT的革命。那么既然是革命,我们就要做好为了云计算而抛弃旧有架构的准备,并为自己的“革命失败”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现状虽然有些许的残酷,但却是理性的。


云计算基础架构现状


要步入云,首先要有合理的基础架构作为支撑。而在云计算基础架构中,也大体可分为两种。


一是革命性的整合体系,其代表便是一些厂商所主推的云计算一体机,我们很难用之前已有的IT设施和部件来改造或加强这些一体机,但另一方面,这些一体机往往拥有出众的性能和超凡的管理、使用体验。


另一种则是通过软件和少量硬件在我们已有的IT架构中搭建云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充分的利用之前的IT投资,并让享受到云计算所带来的众多优势。但其弊端则是部署和实施相对更困难、周期更长,并且性能和效果也没有一体机来的明显。更重要的是,由于系统的软硬件分别来自不同厂商,所以云计算的稳定性和某些功能、性能必将会受到影响。


而在这两类云计算基础架构之中如何取舍?这不仅是对CIO/CTO技术功底的考验,更是对其前瞻性和预测统筹能力的考验。只有审时度势,了解自身的需求和能力才有可能做出更加合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