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灾难频发 大数据应用迫在眉睫

据新华社消息,8月24日5时30分左右,通车不到1年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发生断裂,4辆大货车坠落。截止目前已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一位网友@昊子曾经是DJ海琪无奈的在微博讲到“走在马路上,路塌方;开车在桥上,桥塌了;不出门最好,看来是真的。

2012,不知是真如电影《2012》预言一样正在兑现,还是由于现今信息的实时传递性,这一年确实发生了太多了自然和人为灾难。北京“61”年一遇的7·21特大暴雨导致70多人遇难身亡,随后一系列的道路塌陷事故接连不断:7月31日,北京某商场附近突发地陷,一名男子最坑受伤;8月14日,大连星海人家丁字路口路面塌陷,男子掉入热力井,致全身65%烫伤;8月14日,哈尔滨市南岗区辽阳街90号发生路面塌陷,4人坠入路面塌陷处,2死2伤……真可谓“步步惊心”,脚下马路塌陷,头上大桥断裂,上演着“路吃人”的一幕幕悲剧。

联系到前几年的日本东部大地震、海啸、核泄漏事故、深水地平线石油泄漏、卡特里娜飓风以及地区性干旱、洪水和火灾等等,这些事件有力的说明了通过基础研究增加防范和预警的迫切需求。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可以做到地面路况模拟、实时监控、精准分析和预测,通过各类应用(如概率性灾难模型)提高分析、建模和运算能力。

试想,若相关部门能对哈尔滨大桥承重能力、路面状况等有实时的监控数据,也许可以提前预知大桥的承重能力降低等问题,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7·21特大暴雨期间,若可以实现实时数据感知、可视化、分析、检验和预测,相关部门能掌握地面的实施路况,有完整的地面路况模型,将大大有利于营救工作的进行,更不用说暴雨来临之前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做的预警和防范工作。

据了解,今年6月份,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日本文部科学省(MEXT)的负责人在日本东京会面,一致认为美日在灾难研究领域进行合作将给双方带来好处,可以利用各方的相关经验和专业人员降低在灾害中的脆弱性,提高社会抗灾能力。双方原则上同意支持计算机科学家、工程师、社会科学家、生物学家、地学科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等开展广泛研究协作,通过大数据技术提高双方对灾难的认识和社会抗灾能力。我国相关部门也在积极研究大数据相关技术。

希望可避免的悲剧不再重演。

附:

  • 7月20日上午,广州先烈东路凯旋大厦门口的马路出现直径约为5米、深约2米的地陷。
  • 8月14日,大连星海人家丁字路口路面塌陷,男子掉入热力井致全身65%烫伤;
  • 8月9日早晨,哈尔滨市南岗区铁路街与上方街交叉口人行道上,惊现长3米、宽2米的大坑;
  • 8月12日23时许,哈尔滨市南岗区工程师街35—1号门前人行道突然塌陷,一辆轿车的两个前轮陷入坑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 8月14日14时45分,哈尔滨市南岗区邮政街62—2号人行道与马路连接处,出现了一处塌陷,洞口长约2米、宽约1米,但地下空洞很大;
  • 8月14日,哈尔滨市南岗区辽阳街90号发生路面塌陷,4人坠入路面塌陷处,2死2伤;
  • 8月16日下午,哈尔滨市南岗区燎原街与大直街交叉口出现一处塌陷,惊现3.3米深空洞;
  • 8月17日,哈尔滨市东直路与红旗大街交叉口路段出现地面下沉、塌陷、裂纹的情况;
  • 8月17日上午5时,哈尔滨市道里区机场路康家路段路面塌陷,导致一辆罐车侧翻;
  • 8月22日上午,江苏省扬州市临江路一处路面突然发生塌陷,塌陷路面深约3米、面积约48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