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火热中不能“乱云飞渡”

  遍地开花和特有的“虚无缥缈”,让目前火热异常的云计算遭到了颇多非议。不过,正本清源的行动已经开始。在日前举行的“2012中国云计算最佳应用实践巡展”首站北京站暨启动仪式上,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云计算专业委员会发布了《云计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指导规范(1.0版本)》(以下简称《规范》)草案。


  赛迪顾问副总裁、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云计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会峰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云计算专业委员会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正式发布《规范》。他透露,希望这一《规范》能在一两年内成为行业标准。


  标准应从立项制向备案制转变


  面对云计算,头脑发热冲动者不乏其人,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宝国研究员的一席话或许能让许多人冷静下来,他说:“现在中国最热的词,云计算至少排前三,大家都说‘云’最早是谷歌提出来的,但谷歌中国的总裁告诉我,‘云’在谷歌公司也还处于概念设计的阶段。”


  尽管尚处于孕育阶段,但云计算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各地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据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云计算专业委员会王恩东主任委员介绍,继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试点工作以来,全国各地已经有超过50个城市陆续开始了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和建设工作,东有上海的“云海计划”,西有重庆的“云端计划”,南有广州的“天云计划”,北有北京的“祥云工程”。同时,国内一批优秀企业也积极投入到云产业的发展中,像浪潮的数据中心操作系统、华为的智能云端、用友的在线ERP、中国移动的大云系统,等等。


  但王恩东话锋一转道:“在云计算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层面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核心是标准、规范的缺失!”他认为,正是由于标准的缺失,顶层设计的缺乏,目前国内的区域云计算数据中心存在规划不合理、基建不达标、配套有缺失、管理靠人工、能源消耗严重、安全隐患大等缺陷。


  据介绍,国际上已经有50多个标准组织启动了云计算相关标准的起草和推动工作,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我国在云计算规范、标准方面的进展还很缓慢,这对我国云计算产业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王恩东说。他表示,加快我国云计算标准的制定步伐,需要开拓思路,打破既有的体系和机制,以适应新兴技术快速发展的特点。目前我国的标准实行的是类似科研项目的立项制,每年只能批准一两个,跟不上快速发展的云计算产业的步伐。王恩东建议,标准在制定机制上应该由原有的标准立项制向标准备案制转变。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的乔跃山处长在发言中表示,电子信息司今年将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标准制定,组织开展云计算、云服务的标准制定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构建云计算标准体系,不断优化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环境。


  云计算数据中心基建有了门槛


  据赛迪顾问IT系统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梁潇介绍,根据云计算专业委员会对金融、政府、制造、电信等行业300个数据中心的调研,在整体市场上,500平方米以下的数据中心是市场的主流,超过了50%的市场份额,因此,国内市场数据中心的建设仍然是以小规模、分散的数据中心为主,未来3年内,需要进行规划扩建、新建的用户接近40%。“在云计算的背景下,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趋势之一是规模化,中小型数据中心将由大型的数据中心来整合。”梁潇说。


  根据手中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指导规范(1.0版本)》,记者发现《规范》对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提出了以下要求:


  ――云数据中心既要满足未来15~30年运营周期的应用需求,也需要考虑未来新技术的更新纳入。


  ――咨询公司近3年至少须具有一个及以上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及以上数据中心及其配套设施系统的咨询或设计业绩。


  ――数据中心大小类型与节点服务器数量的对应关系是:小型对应1000~5000个;中型对应5000~1万个;大型对应1万~10万个;超级对应大于10万个。


  ――数据中心能源效率PUE(数据中心总用电消耗/IT设备能源消耗)的理想值应小于或等于1.6。


  孙会峰告诉记者,目前国外只有数据中心和机房类的标准,也没有专门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标准。他表示,云计算对中国IT产业来说是一个机遇,因为我们没有芯片和核心的操作系统,我国IT产业的技术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因此在小型机上完全没有竞争优势。但通过云的新的应用模式的整合,通过架构的虚拟化有可能带动上游芯片大规模的产业化,这是完全可能的。


  陈宝国感慨地说:“云计算数据中心要有一个建设标准,这个标准出晚了,刚刚发布的既然是1.0版本,那么这个标准就应该不断地完善。”


  《规范》不是万能的


  坦率地说,尽管有了《规范》,但并不能指望单纯依靠《规范》就能改变云计算产业发展中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


  孙会峰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对于云计算合理布局和控制云计算投资过热,希望《规范》也能发挥一些作用。比如设计布局,其实从整个建设成本考虑,向一些成本比较低、能源比较富集的地方转移是正确的,而且从现实的趋势看,也是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的。他也坦率地表示:“我们不能用一个《规范》来解决所有的问题。比如服务的计费,不可能在没有应用和技术支撑的情况下制定计费标准,这是不现实的。”


  的确,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整体规划布局,取决于政府职能部门的规划立项和审批,绝非是《规范》所能解决的。


  事实上,在云计算发展的大潮中,未来的云计算中心如何运营管理才是最根本的问题。陈宝国甚至预言:“现在的云计算中心将来会有超过一半处于休眠!”


  但愿这只是个危言耸听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