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一:进入主流智能终端厂商的供应链。我接触的为数不少的投资者第一反应是中国企业只是挣利润很低的血汗钱,没有技术含量,毛利率低。其实这是一种有色眼镜。在全球分工体系中,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与国际巨头合作,提供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不断获取订单,本身就是竞争力的体现,而且也是中国电子行业技术水平提高的标志。全球只有一个苹果,但也只有一个三星和鸿海。在传统电信设备业中,我们诞生了华为,在新时代再出现一批世界级企业也是大概率事件。
模式二:软硬件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到了智能手机时代,苹果开创了 App store+iPhone 的模式,本质上是软硬件一体化,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硬件终端粘住用户,软件服务平台获取用户价值。这种软硬一体化极大地增强了苹果的竞争优势,获得了空前的商业成功。随着粘性提高,消费者在iPhone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多,那么虚拟世界改变我们的实体世界的预言就会发生。App store就是一个核心,开放式的平台意味着背后是数量众多的软件开放商,很可能进一步打击传统电信运营商的最后堡垒。
模式三:一云多屏是大趋势。不同智能终端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联动的,完全可以实现一云多屏。其实,国内已经有不少 一云多屏 模式的企业,这些企业提供云服务平台,向不同终端屏分发。在目前阶段,并非所有终端屏都可以实现商业价值,但这种模式可以建立起强大的竞争优势:有些屏是用来变现价值的,有些屏是用来粘住用户的。因此,这个领域很可能出现可以做大的平台型服务企业。
模式四:优质内容/应用的价值越来越大。智能终端普及和多屏互动带来的是传播效应的快速放大,这对于优质内容和优质应用价值的快速变现非常有利。例如,一款移动游戏(愤怒的小鸟)可以瞬间风靡全球,一个好的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可以在1个月内做到收视率全国第一。
寻找强者恒强的优质企业。展望未来,以上四种商业模式分别对应智能终端产业链上的四个不同环节(元器件-终端-平台-内容),但共同指向各个环节上优质企业的强者恒强。我们可以去寻找至少抓住了一种商业模式的优秀企业,或者在某个细分领域抓住了一种商业模式的优质小企业,紧密跟踪,陪同其强者恒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