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从而引起金融理论与实务发生根本性、革命性变革的过程。如今,信息技术与金融的结合日益深化,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技术、智能化、移动化等新技术、新模式的出现,驱动着金融企业以及金融机构不断的创新和升级转型。同时,如何有效利用好新技术,也成为摆在金融机构和解决方案厂商面前的核心问题。
金融信息化仍处于初级阶段
温家宝总理在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金融机构网络信息安全”,并“以科技的手段促进金融服务与管理创新,提高金融信息化水平,确保信息安全”。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被业内人士认为是“起步晚,却发展迅猛”,但与国外的金融企业相比,我们还停留在金融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总体来看我国金融信息化呈现出金融设施日益电子化、金融数据日益集中化、金融信息业务系统日益综合化三大特征。
金融电子化——即银行实现柜台服务的自动化;中心城市安置大型机,实现市内网点的通存通兑,但总体水平仍然有限,体现在,中心城市银行业务网络基本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孤岛问题初步解决,但是中心城市以外的地区仍处于原始的柜台电子化状态,运作慢、数据散、可控度差的情况并没有根本的改变。此外,城市与城市之间也无法进行业务整合。
金融数据日益集中化——数据大集中就是把省级数据中心的业务和数据最后集中到国家级的单一数据中心,所有业务在后台都由这个数据中心统一支持和处理。只有真正的全国性数据大集中体系才能支撑中国金融的发展速度。
金融信息系统业务综合化——互联网技术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平台,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这些新形式的诞生使得网上金融业务越来越普遍;也导致金融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从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综合经营发展。
加强IT与金融业融合 产业链仍需努力
在“十二五”大背景下,金融信息化的趋势越发明显。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金融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如今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处理模式,建立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清算系统和金融管理系统。中国的金融数据通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云计算及大数据处理技术、智能化、移动化等新技术、新模式驱动金融企业不断创新和升级转型。信息化对于金融机构能否通过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由此,如何结合IT技术来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金融结构最关心的问题,本土解决方案提供商更加责无旁贷。
对于金融机构来讲,首先需要服务理念的转变。如果服务理念跟不上技术进度的速度,那金融机构将面临淘汰风险;再者,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云技术提高了信息的处理和交互速度,同时也对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如果运用的不好可能会有安全性的问题;其次,需要储备更多的专业人才,新技术的诞生对金融机构的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人才储备不足将无法应对挑战。
对于解决方案厂商来讲,目前本土金融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水平仍相对较差。金融信息化建设中不仅核心技术和设备过度依赖国外技术,同时,金融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和规划也主要采用国外技术方案,既有可能在技术层面上危害国家金融安全,也不利于国内金融信息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国金融领域厄待出现口碑好、综合实力强、通过专业创造价值的中国金融IT领导厂商的出现。
IT技术的发展已经深深影响着各行业的发展速度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在不断改变着金融业的支付手段和方式、管理模式、经营方式以及监管模式,成为当代金融决策、管理和实施的基本手段。无乱金融机构自身还是本土解决方案厂商,都需要紧抓新技术趋势,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自身的一次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