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作为国内一个重要手机产业基地,惠州不仅手机产销量位居全国前列,目前更是形成了从手机设计方案、手机芯片设计到主要手机元器件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打造出了以三星、TCL为龙头带动,德赛、侨兴、光弘等手机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发展手机产业是当前我国扩大内外需市场及加快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和举措,惠州的基础和优势十分明显。”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曾在大赛上表示,举办我国通讯产业近20年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中国手机大赛,惠州当之无愧!
可是,惠州又为何成全国首个举办云博会的地级市?
作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惠州目前形成了以LED、平板显示、移动互联网、新能源和云计算为主导的“4+1”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在物联网产业方面,拥有物联网终端及应用服务企业120多家,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形成了以TCL的智慧家庭、交互式个人信息终端以及德赛集团、华阳集团的车联网为主的三大支柱性物联网终端企业。
2011年7月,惠州物联网终端及应用产业基地获批广东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同年11月,惠州云计算智能终端创新型产业集群获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准,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以云计算产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项目达70多个,总投资近200亿元。
仅2011年,惠州的云计算智能终端产业产值就突破了1000亿元的大关。
如今,随着惠州云计算中心的揭牌,医疗、政务、教育“三朵云”的试运行,以及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惠州市人民政府共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惠州物联网终端及应用产业、惠州智能移动终端制造产业)框架协议的签订,惠州“造云”的步履日渐清晰。
“惠州所形成的比较完善的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为我省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在云博会上表示,惠州云博会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迎接信息时代的新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探路
惠州经验,破题攻难
企业组联盟订标准,政府出政策强扶持
组织讨论、举办论坛、邀请考察……作为此次云博会东道主的惠州,除了在现场让观众一睹“云”风采、为业界搭建交流平台外,还让此次云博会的成果在惠州真正做到了“落地生根”,展会首日正式亮相的政务、教育和医疗“三朵云”,便是惠州建立云计算产业基地的第一阶段成果。
以“教育云”为例,便把试点所在地仲恺高新区的87所学校(园)、2173名教师的信息资源放入了“云端”,为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云端用户提供各类应用服务。
不过,云计算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必然面临初期发展所要解决的安全、人才瓶颈、标准制定等方面的问题,而这更是摆在惠州面前“先试考验”。
在展会举办的高峰论坛上,中国云计算专委会专家委员、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赵淦森曾提出这样一个行业共性难题:全国云计算产业目前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整体发展存在“硬过硬、软过软”的现象。
赵淦森说,惠州的云计算产业规划本身是以终端生产为核心来构造的,现在终端设备生产很强,但这些终端设备还没真正“云化”过来;在软件方面,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多引进培养人才,多鼓励小微企业加入云产业。
那么,面对当前的共性难题,惠州该如何在全国“云大潮”中体现自身的核心特色、探路破题?
其实,在惠州市的云计算产业基地,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为破题探路。目前,惠州华阳通用公司已联合TCL集团、德赛集团等13家企业和多家院校、科研机构,在省内率先组建了省级云计算应用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主要开展云计算应用产业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技术攻关,牵引各联盟成员单位以产学研项目合作的方式制定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并形成产业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