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运营商:云的落地与实践

2012云世界大会

分论坛二 运营商

姚宏宇: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运营商这个论坛由我来主持,在我们圆桌论坛开始之前,让我们有请IDC的武连峰先生为我们解读一下云计算的报告。

武连峰:各位嘉宾下午好,非常高兴能跟大家解读一下这个报告。我想跟大家分享的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我们认为IDC强调第三平台是IT市场的未来,IT市场里面核心就是云计算。第二个观点我们认为云计算未来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前景。第三个观点,我特别强调安全,用户体验,以及与行业深度结合,是未来云计算进一步落地的基础。

我们IDC亚太区发布了十大预测,我们提出了叫EICT时代的到来,第一个概念电子商务,第二个消费电子,今天上午各位专家也提到了,我们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一个是广告,一个是游戏,一个是电子商务。我们认为未来围绕ICT变成一个大的eICT,把我们厂商,互联网公司都融合在这个大圈子里。所以EICT是整个互联网发展的大的基石。

我们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第一平台是以主机和终端为核心,PC出现之后,互联网是我们第二平台。第三平台是以移动设备和应用为核心,这里有四个关键点,第一是云,第二是移动,第三是社交,第四是大数据。其实我们从整个ICT的发展趋势来看,很明显看到每一步的发展离个人越来越近,主机是很少的高端企业在用,PC是绝大多数企业和家庭开使用,现在第三平台是每一个人每个企业都在用。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基本数字,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中国智能手机销量二季度整体过了手机市场的51%,基于智能手机的服务未来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个对于后台提供云计算和云服务会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我们说跟社交相关,腾讯空间每天上传的照片就有两亿张,这个速度非常大。中国云服务市场,第一年会有38亿美金,这个增长率也是高于全球市场的。对于整个大数据也是一样的,每年数据量,全球数据产生量黑达到1.2万亿,这个量非常大。并且每年以40%以上速度在成长,这个不管对运营商对于服务提供商都有非常大的商机。

刚才说第三平台可能是未来EICT的基石,云计算又是EICT的基石,还有一块是云建设,不管是企业建私有云,第三方建公有云,都会涉及到硬件软件服务,这个普及率,2011年6%,7%左右就意味着100块钱花费里面其中跟云相关硬件就有七八块钱,而到2016年这个数字会超过20%,软件会比这个稍慢一点,软件在2016年将近达到15%,软件发展趋势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很多软件开始硬化,包括各个厂商推出的产品,用户其实不关心软件硬件,他关心是服务。

另外一个层面,软件服务化,以前微软更多靠许可证,靠套装软件卖,现在他已经推出open365,未来以服务形式销售软件。这边是我刚才谈到的公共云服务,到2016年也是高于20%。这是全球市场来看。

云计算的几个趋势,高速成长趋势,融合架构趋势,数据资产趋势,数据未来会成为企业跟资金,跟人才一样的资产。第四个趋势就是行业融合趋势,第五个层面安全合规趋势。所以我们认为整个云计算会有这五块趋势。

第一个趋势,这是中国两个数字,2012年大约是12亿美金,2016年大约是38亿美金。

第二个趋势,融合架构的趋势,IDC一直研究我们后台的服务器,网络,存储,以及部分软件融合在一块儿,我们叫融合基础架构,这个也非常易于管理,对于企业不再需要单独的配置存储网络等等,使企业把更多精力花在研发上面。大家如果看这个市场,特别是云服务器存储提供商,这一块融合是一个大趋势。我们看如何给企业提供服务的时候,一方面我们帮助企业建私有云,同时我们提供基础架构帮助企业实现易于管理。

接下来是数据资产趋势,今天上午已经谈了很多,大家都知道不管是体量上,非结构化上,速度上,实现价值上,大家都有感觉。我从数字角度看,建设大数据相关的硬件软件服务,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在2011南大约7760万美金,不到一个亿,2016年应该超过6亿美金,这个连续增长率是51.4%,这就意味着平均一点四年这个市场就会翻一倍。我们也谈到数据资产这种趋势,其实很多公司已经在累计他的一些数据。

另外行业融合趋势。IDC在全球预测里面提到2016年80%的新增投资都是由业务提供,如果你不了解这个行业,很难把产品卖出去,所以一定要了解行业。由于时间关系,我这里面列了一些行业关键词,我就不仔细说了。

最后一个趋势安全合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在中国亚太机构调研的时候,哪些企业增长,社交、智能手机、电子商务。而大家部署云计算过程中国,阻碍使用云计算的一个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确实云计算,大数据之后企业带来的安全挑战越来越大。所以安全合规一定是未来大的趋势。

最后我想谈一点,安全,用户体验,与行业深度结合是云计算进一步落地的关键因素。深度结合怎么说,就是你普通用户用我这个客户端软件,就可以很好的抓取企业内部业务数据,以及优化数据,每个人都可以定制你的界面,所以它这个软件卖的很好,工行最初买这个软件是一个业务人员,有一个试用,最后觉得好用,开始买十套,最后买一个服务器,让所有公司一线人员使用,每年帮助工行节省成本将近一年两个亿,他说我之所以能卖这么好,关键我的产品在用户体验上做的好,所以云计算也是一样的,如何做好用户体验,也是云计算深入落地的关键,今天跟大家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姚宏宇:非常感谢武总给我们提供的这么一个趋势,尤其是eICT这么一个基石,后面谈到两个方向,数据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关注的焦点,刚才还谈到了数据要分行业等等,再次感谢武总给大家提供的数据。

我们今天请了六位嘉宾,每位从不同角度分析一下到底未来怎么样,下面有请各位嘉宾。先请各位介绍一下自己,再让大家分享一下对未来的预测。

肖友能:我来自深圳??,

杨景:大家说的深入工业化中间的一个新的天地,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简单说,我们过去二十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基本上集中在消费类服务,终端消费类服务,消费类服务做了二十年,传统产业只有两个亿,一个是传媒,一个是社交,传媒价值主要是广告,你互联网做那么疯狂,价值只有6%,占传统零售业市场不到8%,如果只集中在消费上面,我们觉得这两类上没有进展,我们必须要为企业提供服务,要改变传统产业,改变传统产业不是我们互联网提供商能做的事,需要大家联合起来,如果大家有什么研究我们进一步交流。

杨文广:我现在实际上该一感慨挺深,我一直做云计算,我现在是觉得云里面水分太多,浮在空中太多,所以今天也是跟大家交流,学术界和企业都是全民皆云,这是一个好事也是坏事,大家期望值过高,最后也是一个失败的东西,所以今天大家交流也是谈一下怎么落地。

卢东明:我代表SAT来的,SAT在企业管理里面有,但是在数据库这个领域里面,算是一个新的力量,SAT从两年前开始布局云里面的战略,我现在是在整个SAT的全球数据中心负责亚太区战略推广,或者交流,了解用户需求是什么。

我个人观点,谈到云计算,谈到大数据,中国是最重要的市场,因为我们看到全球大数据这一块,中国绝对是更多。我给用户建议就是你要想解决全球大数据问题,你只有解决了中国移动,解决了阿里巴巴,解决了中国铁道部,这样一些全球顶尖的数据方面的要求,才可以真正解决全球大数据问题。所以今天也很高兴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大数据和云方面的内容。

天云科技:大家好,我是天云科技副总裁,我是觉得大家对云的期望值过高了,我希望大家对云的期望值也能落地,我就说这么多。

雷涛:大家好,我们现在有两个方面在参与,一方面是实践方面,一个是技术方面,我发现从实验室当中走到现实里面已经有一个机制了,我们要追寻两个内容,一方面是企业销售,另一方面是拉动实验室。

姚宏宇:各位嘉宾介绍完了,我想下面提问分两部分,一个是现在大数据的应用,另外一个是未来得发展。刚才杨广文教授是感慨万千,我们先请您谈谈您对中国大数据在运营商,实践方面的认识,水分在什么地方?

杨广文:云在我们学科里面叫并行分布处理,但是这个网格,从十年前开始了,我想提一个概念,就是通过高性能计算机,或者网格技术去处理海量的数据,最后得到一个数据,数据的挖掘概念又不一样,挖土豆,挖黄金差异太大了,所以说这个概念应该让大家宽泛的理解。结合网络的话,网络到现在大家还是坚定不移的走网络路线,简单来说,比如说原来从技术调查到报告要五年时间,建立网格技术之后三分钟就出来了,这个数据拿出来共,如果不共享一点意义没有,所以企业内部数据是不共享的,但是对于网格技术来说,我用你数据,但是不拿出来,这样网格技术一直发展到现在。但是到现在出现什么问题,我觉得最关键问题就是客观条件不是太具备,比如说网络,没有专用网络,第二个所谓的第三波浪潮,大家知道浪潮来了以后,大家都来了,我们要有一种积极的批评态度,它的理念就是建一个数据中心,这个跟学术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它算出来云的预测,我说这个预测这个效益到底是怎么样,我觉得要理智一点。

最后再说一点,云落地,我们就是想信息产业赶紧立法,怎么引领这个,到底云的标准规范到底是什么样,你要从云的角度问他们,什么时候能落到实处。

姚宏宇:谢谢杨教授。下面我们回到运营商,天云科技一直是参与运营商的推广,谈谈您的一些体会。

天云科技:在这个当中,我觉得我们在运营当中还是得到很多经验,如何IT变成一种服务,我们上一个用户原来是八十年,现在有了云之后上一个用户就是两天三天,同时原来我需要买物理资源可能是30%,有了云计算之后,我们可以达到70%到80%,我们已经有成功案例了,我做了航天三院,我非常赞成武总说的,云计算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用户使用很容易,他使用容易之后需求是十倍一百倍的增长,所以航天领域三年里面接近1个P的需求,所以一旦把我们使用门槛降下来之后,我们会把IT增量拉上来。所以云计算是让IT快速增长的。

姚宏宇:我也问一个稍微有挑战性的问题,哪样东西在运营商里面您是不主张用云解决?哪些东西一定要用云计算解决?

天云科技:私有云一定要用云计算解决,这个有太多的好处了。关于公有云,我认为运营商不应该介入应用,我觉得运营商当中,面向公有云市场,能不能构建一个平台,让很多SP们愿意把自己的应用,把自己客户带到这个平台里面来,我觉得这个平台才最有价值,而不是运营商说我要承担某一个业务的运营,我觉得这个世界,这个产业链应该是健康的产业链,你不能又做球员又做裁判员。

姚宏宇:下一个我邀请卢总,因为云计算最早期的时候云的起因是要解决海量数据在互联网企业里面的海量数据问题,现在运营商都要开始OEM,卢总一直在数据库领域,所以我想谈谈在数据领域哪些东西是可以做的,去OEM对不对?

卢东明:雷总最早跟我说邀请我参加云计算大会的时候,我说我不懂云计算,我只是懂一点数据这方面的东西,我的理解云计算也好,大数据也好,其实大家也理解我们做IT的,我们必须得隔五年八年造一个词,不造没有生意做,过去那个东西大家都有了。所以其实想一想,我看到我过去二十年的仕途里面,二十年前我刚入行的时候,两个词特别新颖,一个叫(英文),另外一个叫(关型数据库),其实我现在看,你看二十年词汇的变化,有点换汤不换药的味道,第一个九十年代中期变成英特网,到2000年以后又变成了云计算,我不知道三五年以后会出一个什么更新奇的词了,数据库更是一个四十年的技术,二十年前是数据库发展非常兴旺的时期,在往后,数据库变成VLDB,我们又造了很多词,现在造不出新词了,就叫大数据,大数据谁都懂,所以网博士也说了,我不同意大数据,大数据的大根本不代表全面的特点。

我觉得云端有两个,一个是客户端,一个是服务器端,这个距离越来越远,从主机,到云服务,已经到网上了,它变虚了,但是可以查数据,到互联网更是这样,你知道google有多少台服务器吗?你知道你发的查询是在哪台机器上完成的呢?不知道。云计算就是有这个特点,试图解决更远的距离,还有一个是什么呢?要近,什么近呢?在服务器端的时候,数据其实是离你的计算单元越近越好,云计算实际会对数据库的能力提出一个巨大的挑战。当大家接受云计算的时候,你的数据也好,信息也好,都放在云里面,你相信这些公司不会卖数据,不会丢数据,还可以长久给你提供服务,只需要很少的钱。但是他能不能做到把这些数据汇聚起来以后,帮你提供各种各样丰富的帮你省钱或者赚钱的应用呢。其实很大的问题就是怎么样在云端用最强最高的数据库技术提供服务。这才是未来云计算领域里面很大的挑战。所以SAT要买一家数据库公司来自己做,因为他觉得过去十几年数据库发展很慢,我们要做全内存计算,把几十个TB的东西放在内存里面。

姚宏宇:卢总,我有两个问题,SAT是做ERP系统,包括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运营商企业对数据库依赖性非常高,我第一个问题是在SAT这三年时间中,有没有哪个东西真正成功了,真正弹性,真正可以扩展?有没有这样一些真正的实践?

卢东明:从应用角度来讲,我讲一个电信的应用,各家运营商都有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有一些是在拷贝通话型,大数据在中国肯定最大,像中国移动这样的企业数据已经是不可想象的,那么信令数据就更大,这就要求动态化。这是真正的实验。

姚宏宇:雷总您有什么看法呢?

雷总:我们看现在IT技术发生一场根本性的革命,这个并不是词汇的变化,卢总说了数据跟计算要发生在一起,这场革命恰恰是把前几十年思想的颠覆,IT曾经有一个主流,java的时代,那时候应用开发很困难,所以怎么能统一在一个框架下做事,就是JAVA的架构,再一个统一架构下把应用快速部署开发了,这个过程是面向应用设计的。今天IO成了问题,数据正了问题,以前有科学家从网格角度解答这个问题,但是这必须是在科研领域里面,必须是科学家,数学家,计算机学家才可以解决这样一个分布式计算的能力。现在互联网推出一个计算框架,变成一个通用计算框架了,以前大数据需要从存储里取出来操作,数据库变得越来越大,导致一个结果,我每天没法吞吐这么多数据,现在新的思路就是网格思路,我不需要新数据了,我把应用推出去,我怎么能在一千台服务器上,必须要有一个通用框架。只要符合标准开放的框架,就可以把一根汗毛变成七十二根汗毛,这个颠覆了传统。刚才您说的OEM这个架构,基本上可以帮助运营商解决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到一些核心算法反而是在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库的,把明晰帐单化成详单的过程,但是通过分布式的方式,下降了它的成本,计算周期。这一点在联通运营商也得到了实践,这些都是传统数据库领域不能面对不能解决的,这是我们看到的在IT结构本身看到的差异性非常大的。

这里面出现几种创新,从早先的数据库,到我们认为延续行创新的MPP,到新的分布式的IT框架,这种框架更多面向不仅仅解决表与列的查询,报表的趋势,这些严谨的判断和思维了,就是1+1一定等于2的数学思维了,分布式框架带来更多可以跑高阶算法,可以跑商品推荐,这些内容可以应用于更广阔的新的业务了。云可以面向IT解决问题,因为有了共聚合思考的方式和手段,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多业务。所以很多人讲大数据是业务引导不是业务出身,大数据描述出来以前没有的应用,为什么淘宝会从做电商的企业做案例金融和小额信贷呢?就是通过数据描述出更多数据价值的实现。

姚宏宇:我还是问你一个比较难的问题,云和大数据今年谈的比较多,大数据更多,我个人观点云是工具,我想让您谈谈它跟大数据之间的关系。

雷涛:我个人最早理解是云跟大数据是兄妹,但是大数据来源更多,不基金是IT,通过一种服务的形势来改变IT,大数据更多是改变我们生产思维的一种方式,昨天我们在清华的会议谈论了很多,我们未来经济实体内容从哪里创造出来?大数据内容更宽广,三方面,科研本身在进步,从一些算法,从一些能力的角度,改变我们很多实质的应用场景和效率问题,以前我们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在生产线上面,我们不用抽样,我们用全样,快速采样,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第二要效率还是要准确?比如我们竞争对手一个0元换机活动,对我们影响很大,以前是营销问题,要拿数据,分析数据,但是要等到两个月以后,但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数据帮助我们探索和发现。而且是不是可以通过外部数据来做我们内在的改造。数据的价值从哪来?谁给我贡献价值?谁给我生产价值?这里面催生了大量商品形态的发生。下一个google是谁?一定不是我们这样的,一定是新的催生帮助大家的东西,有点像指南针和地图来延展我们思维和思考的东西。

姚宏宇:咱们刚才谈的很多都是运营商,肖总代表另外一种运营商,我知道我们现在也开始进行云的尝试和思考,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经验和实践。

肖友能:我们谈的主题是云落地的问题,现在天上已经漂了很多云,但是一直在那漂,要落地就是变现的问题。为什么会发展到这个地步?我觉得跟云计算本身发展是有关系,云计算这个概念起来,大家更多认知是google的大数据处理平台开始的,所以大家首先想到它是服务器处理技术,大家忽略了一个事情,就是服务端问题解决之后,终端问题怎么解决?从今年开始我们已经看到互联网厂家纷纷做起了手机,百度手机,阿里手机,盛大手机,还有360的AK47,他们醉翁之意不在酒,并不是对手机本身感兴趣,而是他们已经在手机端部署大量业务,最后他们发现需要控制终端,因为云不论做的再大,始终是在天上漂,到不了用户手里,始终没办法落地,怎么才能到用户手里,用户放在家里,天天用,只有控制这些东西,云才可以落地。

再举一个例子,腾讯有相当多云的应用,他给手机刷rom,你帮我刷到手机里面我给你返钱,他用这个模式在华强北刷华为的手机。就是说控制终端之后,当大家应用应用的时候,云的价值才可以体现出来。

再说google,google做的是非常好的,他做了Android,Android是免费的,我认为Android就是google云计算落地的手段,大家可以看到原生态Android里面有大量google的应用。所以云怎么落地?一定要控制终端。

但是对于电视运营商,电视运营商不只是广电,它的形式是IPTV,广电运营商是有线电视,这个落地问题非常容易解决,大家家里都有机顶盒,但是卖场没有卖的,机顶盒都是运营商给大家送的,送机顶盒之前他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划,在电视运营这个生态圈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运营商,比如我们就着重于电视基础软件平台的开发维护和建设,在我们这个平台下面我们会试配各种各样的硬件,我们芯片可能是不同厂家,上面提供各种应用,对电视运营商来说,他发放机顶盒之前,会跟他的合作伙伴一块儿非常细致规划这个业务,基本上发到大家手里的机顶盒,一般业务规划,集成这些事情都会做更长时间。

姚宏宇: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最后请杨景老师,从一个真正运营商角度看看未来的发展。

杨景:今天大家都关心云怎么落地,云落地就不是云了,是雨是雪。今天很多人说云,我可以把云的概念分不同角度,第一个角度大家最熟悉的从技术角度出发谈云,实际上就是谈整个分布式计算,然后冗余,整个性能提高,能耗节省,规模可控,这是所有做技术的人都了解的东西,大家都想这个东西怎么去用,我们就产生一种原生想法,如果这个技术用在这个上面会怎么怎么样,这个上面会怎么怎么样,想象出来很多应用场景,这是很多人听了都十分陶醉的,但是事实证明,云计算搞了几年了,纯粹从技术出发,试图找到落地的场景,也就是今天这个命题,我觉得要有很多考虑,你刚才讲的非常对,一个企业做云计算,我找中国移动,找中国研究院,他们背景跟你是一样的,技术专家碰到技术专家,科学家碰到科学家,其实最后你们做一件事情,就是技术规范。但是到黑龙江移动,他们有运营需要,这个时候你才知道云计算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是解决过去解决不了的问题,过去的技术,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才需要新的技术,所以我觉得第一点,我们很多人想象出来的云计算的途径怎么落地,其实都是从技术的点去发散,这个我们见的太多了,大数据也是一样。

第二个观点,其实刚才他讲到了,是一种服务概念,从服务概念上讲是用户体验,icloud就是这种,这个云从技术上完全不是一回事,完全是讲体验,这是一种体系结构,服务的体系结构,是更完整的用户体验,我把我自己终端工作量做到最小。我把Iphone3换成Iphone4一下就过渡去了,换一个三星的手机,就过不去了,通讯录过去了,短信过不去。

第三个概念,从运营角度看,我们可能作为一个企业,特别是运营商,我从运营角度来说怎么看待云计算,就是要产品价值,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关联车联网上,车一旦联网,这个数据叫VDI,全中国有一亿辆车,vdi要采取车上上百个传感器的状态,车周围环境的状态,这个数据非常大,你怎么处理,关键是怎么让它产生价值。

所以我说落地要选好这三点到底取哪一点,作为运营商我们取第二点和第三点。特别第三点我们不但要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还要通过车联网以后改变汽车制造业,汽车维修业,交通管理等等的问题,包括金融保险,每个行业发生变化,你跟这些行业IT怎么结合起来,怎么结合成新的互联网,这个当中数据怎么处理,这才是云计算价值最大的产生点,谢谢。

姚宏宇:谢谢,谢谢各位嘉宾。下面我们有请两位分别从电信和联通来的嘉宾跟我们谈谈。先有请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女士。

赵慧玲: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数据驱动,智慧运营,跟几位专家聊的有关系,我是代表中国电信云计算研究中心。

我们从运营商角度看这个大数据,15年全球IP业务将达到80.5eb一个月,966eb一年,过去五年全球IP业务年增32%,而且每5分钟全球IP网将传递7.3PB,我想说这个数据流量是非常非常大。

我是想说因特网 minute大家都很熟悉,当然最大的亚马逊,google这些互联网公司,都是精准掌握用户行为来获取需求,大量的数据信息。

我们从国家角度看,我们看美国政府的大数据研发计划,也是对这个非常重视。当然刚才咱们863中国云专家也说了,实际上科技部已经列入“十二五”的科技项目,已经有类似国家的计划,说明我们中国也非常重视云计算的发展,国际组织动态,有关这样的数据发展,数据分析,像这种大数据大影响的咨询报告特别多。,包括联合国也专门发布了大数据的白皮书,就是想说明这个事大家关注。

我们想说的是,这些数据是非常有应用价值的,这些应用价值不仅仅是在我们信息通讯领域,而且还在医疗系统,在所有的包括金融,零售业的系统,在制造业,在信息服务业,在公共事业管理,都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和我们运营商关注比较密切的,像互联网应用,包括即时消息,社交网络,他们都是有数据关联性的。

从运营商角度来看,因为运营商比较强的是网络这个层面,所以我们比较注重的是我们怎么做网络资源优化,这里有很多数据量的分析,刚才说了全球,其实包括中国电信我们马上要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我们宽待用户突破一个亿,你想这个数据流量非常大,我们怎么能让网络资源更加优化,这样保证我们通信质量,我们怎么做好我们移动互联网业务,做好实时的位置,包括我们怎么做好流量经营,做好定向的信息服务,做好新型的移动互联网基地的服务,包括根据用户消费行为,所以这一块我们认为属于洞察类的有很多应用需求。

我们觉得从运营商来讲,我们做数据也有相当的优势,中国电信我们现在也是在国内最大的IDC提供者,包括存储能力,主机能力,这些数字我就不说了,五包括我们现在推出云主机,云存储,云宽带等等,这些都是作为数据应用的基本能力。

从大的策略来讲,我们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内的,对内我们肯定是中国电信提出来我们做智能管道的主导者,智能管道含义是什么?里面最关键的要素就是我们能够对网络进行感知,知道网络上面跑的业务类型,用户的终端,忙的闲的状态,哪地拥了哪地堵了都会知道,第一是感知系统。第二感知来的信息要分析,然后进行配置,所以我们有大量的数据分析,所以提供完整的智能管道的信息分析和控制策略能力,来增强我们智能性的功能,同时这个智能性最大的是优化网络资源,提高效益。还有我们业务平台层面的,包括各种信息的平台,业务的平台,把它云化,优化都是需要很多数据的挖掘和分析。

第二个,对外我们会做好相应的服务的分析,来增强整个综合平台的服务提供能力。这是对外对内两个层面。

我再强化一下,中国电信智能管道总体架构包括网络、控制和业务三个层面,都会涉及到智能感知、流量调度、策略控制,认证和综合计费等等。

我们里面有一些我们认为关键的技术特别关注。第一个我们认为一个是大数据的关键技术就是混合存储的问题,将来存储架构怎么构建一个更加有效,合理的架构,这样的话,能够让它处理效率更高,也解决原来的一些问题,比如原来都是关系并行出局库,和hadoop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共存互补。我这个也不是很专业了,可能刚才有一些专家是专门做数据研究的,我是想说,我们从运营商角度关注这样一个将来提高效率的混合存储的架构。

第二,我们特别关注关联技术和关联发现的技术,因为现在数据都不是单一的,包括你在facebook上,他关注的视频,关注的朋友,上什么样的网站,去什么样的消费行为等等,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有关联的,对于这样的一些信息的消费行为的习惯,这是我们将来提高我们对用户更好服务的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这个进行分析。从大量数据终挖掘出许多数据属性之间因残的规律和关联知识。

第三,我们特别关注的数据是流动性的,动态型的,因为很多静态数据是我们可以获取进行分析的,但是现在大量动态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这一块研究也是我们特别关注的动态数据实时性的分析,这样对它将来的结构,处理,将来怎么能利用这些动态数据和他的信息,来提高我们服务能力,这是我们关注的。

我们展望一下未来,我们觉得运营商的角度,不是我提供网络,你们传输就完了,我们口号就是我们转型成为智慧运营,就是运营也要讲究提高我们的智能性,所以未来数据服务,数据感知,数据分析,把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提供数据服务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我们认为这个服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也会关注这样一些分析,包括客户行为聚合,关联性,挖掘丰富的信息内涵。

还有,我们会把数据跟我们一些智能计算相结合,我们觉得它还会产生一些新的生产力,这样加快我们整个在计算领域的进步。

还有一点,网络是一个基础,是一个传送基础,现在我们觉得除了网络能力,我们增加智能型以外,我们增加信息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包括感知能力,我们认为这一块也是将来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没有这块基础,就智慧不起来,所以这一块也是很重要。

借这个机会,我也特别想说一下我们云计算标准化的工作成果。我们电信非常关注标准,因为没有标准就做不成事,所以我们从国际标准,ITU,我们主导做云的基础设施标准,在国际以太网论坛,这个是在北美和欧洲非常有影响的,我们在这主导我们智能管道的DRE,第三块是BBF宽带论坛,我们也在做云宽带的标准。还有IETF,我们有几个工作组。

在行业里面,我们有四个TC,都涉及到云的标准,TC1关于云数据中心的,TC3关于云网络架构的,TC8关于云安全的,TC7关于云管理的,这些标准中国电信都是我们主打的。

然后还有我们中国电信企业内部规范,我们09年开始云中心制订了一系列的云计算相关业务,平台,网络,终端,管理,安全等领域。

未来我们关注的云的标准化,第一是云架构类的,互操作类的标准,还有大家说的大数据的参考架构和需求,然后第二我们关注软件定义网络相关的标准,我们正在积极加入OMF的标准阻止,还有产品,新一代企业网关,中小企业云,云桌面等等,在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里都做了大量工作,所以这一块我们会持续的来做。

最后我特别想借这个机会说一下,我们认为SDN是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实际上可能在数据中心组网这有一些应用,但是网络IT化,设备网络化,硬件标准化,这三大趋势不可阻挡,没有人可以改变这个现实,这样一个趋势也是从云这起,逐渐网络云化,网络虚拟化,这肯定是将来的潮流,所以这一块我们一定会密切关注,积极跟踪国际标准化的动态,积极为行业的标准做贡献,同时我们研究中心也会为整个中国电信云计算的发展,数据运营的发展,智慧运营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谢谢大家。

姚宏宇:谢谢,下面有请联通研究院的张云勇为我们演讲。

张云勇:非常高兴能来这边探讨大数据,根据我的了解,大数据的理念和倡导一直在天云公司云基地推动。我简单汇报一下,大数据的定义谈的太多了,我谈一点大数据和海量数据的界定问题,海量数据主要强调数据挖掘型的,规整的数据,大数据是规整之外有一些非结构化的,或者其他特点的数据。

大数据毫无疑问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力,这一点我们移动运营商已经认知到了,我们认为作为我们运营商,长远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终端加上服务,加上大数据,这样才可以真正让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里面掌握一定产业链的主导权。

大数据的特点,很多人谈了,但是我们中国联通对第五点价值是非常强调的,我们公司在转型,我们IT系统已经不叫支撑系统了,叫IT服务系统,归根到底建任何网络都必须站在消费者角度起这个名字,因为我们都没有支撑概念了,而是服务系统,服务于用户的,这是我们强调的,一定要价值驱动。

价值在国外已经是得到了广泛的印证,尤其是在一些商业智能上,超市,沃尔马,包括奥运会都有一些成功案例。

从大数据的价值,一般有这么四个阶段,最早首先要赋予数据背景,范围,这个时候数据才可以变成信息,信息进一步提炼信息内在规律,才可以成为我们的知识,这已经到了人工智能的阶段了,才可以真正起到实践和智能作用,最后真正起到价值创造,这是大数据价值的流程。

我们围绕这个流程,讲讲大数据怎么样生产的。一说大数据,从底下支撑它的信息基础学科是人文智能,这一点我印象非常深,前一段时间云产业联盟邀请微软的高级副总裁演讲,他有一句话给我印象非常深,他说现在招人员,无论是研发人员,销售人员,市场人员,甚至人力资源,不懂机器学习我是不要的,即便不懂,也要经过人工智能的全面培训,当然程度不一样了,所以说实际上大数据底下有很多基础学科,其中有一个学科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尤其是最新机器学习又进入一个发展阶段。借助人工智能之后,我们才可以将大数据形成知识。

形成知识之后怎么应用?也分三个层级,最底层的数据收集存储,提取,分析,到最后的智慧。有这个之后怎么形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般可以对应云计算的基本三层,对应IaaS和Paas,Saas这三个领域。

重点给大家报告一下大数据我们应用的思考,实际上运营商天然具有大数据的诉求,我们运营商实际上不太重视数据以前,但是要说数据,我们运营商数据是非常之多的,我们有个人数据,有用户到营业厅开帐信息,有数据流量和语音消费信息,还有通话网络的信息等等,这些信息都是真实的,不需要任何挖掘。因此说我们运营商是有天然的大数据的资源的。

前几年我们非常不重视,这几年我们意识到之后,大数据我们要怎么做,第一要提供大数据服务,就是云计算服务,但是有一点非常重要,刚才专家也说了,我们是搭台别人唱戏,不能既搭台又唱戏,那商业模式就不完整的。第二要培育大数据的产业生态。最终目的推进我们业务形态转型,也就是公司管理层说的拥抱互联网,拥抱云计算,拥抱电子商务,拥抱大数据,真正从传统电信运营商向价值创造的运营服务提供商来转型。

为此,我们要具备一个基础的模型,就是我们经常倡导的智能模型,在BI和NI数据上面向上层应用,我们现在不分域了,分域还是烟囱式的架构,现在我们是把所有东西水平化,提生产类服务,分析类服务,控制类服务。

我们在模型之后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图,具体来讲,我们要做的大数据的应用类别有这么几大类,第一个市场与产品,包括客户的思想分析,包括客户行为分析,包括产品与服务优化的分析,每个分析里面有很多子模块。第二个是客户获取与管理,营销活动分析,用户价值分析,用户体验优化分析。第三是资源与服务,第四是管理企业。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是大数据详单查询系统,这个天云基地也帮我们做一些创新研发。第二我们跟工信部做的IT输源系统。第三是大数据的网络资源规划系统。

我举几个案例便于大家理解。典型一个场景分析,客户行为分析,我们分析每个月上网流量,现在用在我们客户系统,效果非常好,每天服务于31个分公司,数十万个客服人员。第二个套餐流量分析,这个让我们自己使用的,究竟哪个套餐卖的好。第三个,流量热门TOP10分析,看全网里面哪个流量拉动大?还有谁访问次数多?便于我推送广告。另外还有一些大类分析等等。

第二个场景就是实施下一步营销推荐,比如用户在流媒体软件上看了一个少年pi的预告片,就下载客户端,预定电影票,然后观影成功,然后我就可以关联,从这个上面知道这个人年龄段,价格,喜好,就可以向他进行营销推荐。然后把这些可以透明的提供KPI接口提供给第三方,获得第三方收入。

第三个就是智能网络分析,典型就是全国都在建基站,基站越建越不合理,我们通过网络智能分析进行规划,进行全网络的监控等等。

不管怎么样,大数据应用总要解决这五方面问题,一个是价值,一定要发挥效率、效益、效能、效果。大数据本身是有效率的,确实非常好,比传统数据库效率提高很多倍,非常便宜。第二个大数据生产必须要解决生产的问题,获取、存储、处理、服务。第三个大数据生态,必须要开放、共享、管控、应用。第四个大数据的发展,规划、示范、立法、推广。第五个,大数据人才要是交叉、复合、培养、实践。

所以最后我想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这是哈佛大学教授非常精辟的论断,谢谢大家。

姚宏宇:非常感谢,今天上半场的论坛就到此结束,下半场由张福波先生来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