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第五次浪潮,它正在改变着软件的本质。
如果,曾经的软件是“固态”的,因为你只能在桌边使用。那么,移动技术让软件摆脱束缚,成为无处不在的“气态”。
《移动浪潮》这本书就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出发,介绍这场最终会改变商业、工业以及整个经济的技术浪潮。无论是传统媒介、娱乐设施、钱包、社交网络、医疗、教育、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将在这场移动浪潮中迎来新世界。
作者迈克尔·塞勒将移动智能技术比喻为曾经推动工业革命的“电力”,因为该技术将推动信息革命超越传统信息处理局限的临界点。
书中的一条核心观点:移动技术将促使很多公司用软件替代原有的实体产品和服务。软件版本的产品和服务将会有超越原实体产品的新功能,而且这些软件产品和服务的制造成本将会更低廉。工厂将不复存在,分销网络将不再必需,实体商店也将消失。生产成本将急剧下降。
软件的兴盛,一方面意味着大量的创业公司进入传统高壁垒的市场;另一方面,消费者将享有由于中间成本减少而实现的更低价格,以及更直接和个性化的服务。
《移动浪潮》这本书对于已经身在其中的创业者而言,也许无法传授你如何在这场浪潮中让自己变得更加富有。但是它从历史发展角度的层层叙述会让你更坚信,选择移动互联网作为创业领域一定是正确的。
以下就是本书所介绍的移动技术即将改变的世界:
电脑:向移动技术演变
·计算机技术的五次浪潮分别是,大型电脑、小型电脑、台式电脑、互联网个人电脑、移动电话从蜂窝到黑莓,以及本书阐述的第五次浪潮——移动互联网。
·随着产品和服务从实体转化为软件,而软件的发行成本接近于0,将会有大量的服务涌向中国,尤其会覆盖到那些偏远的贫困地区。通过移动软件网络所传送的教育、医疗、信息等重要服务,在带动全球其他地区财富增长的同时,将推动数亿中国人进入中产阶级。
·移动智能技术对于像印度和非洲这样的地区十分有用,它们可以借助它跳过昔日资本密集型的基础设施投入过程,直接进入当今移动助推的世界。在某些地区,移动终端设备将会成为当地居民第一次亲眼见到的真正的基础设施,而且他们的经济已经因此受惠。发达国家反而发现自己处于劣势,因为它们在利用新的移动智能技术之前必须替换已有的基础设施和机构。
·对于所有习惯于在实体世界运营的传统公司来说,挑战便是忘掉物理定律并且“像一家软件公司一样思考问题”。
纸张:正在消失
·以芬兰城市奥卢为例,奥卢距北极圈125英里,拥有14万人口。它是欧洲的“生活实验室”之一,整个城市都在实验新技术。2006年,他们在公交车、餐厅、车站和剧院装置了1500个标签。市民运用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选择公交时刻表和地图。他们只要将手机对着演出海报摇一摇,就可以了解到更详细的信息。在学校,学生们触碰标签就可以了解到课表、作业、食堂菜单和每日通知等信息。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使获取信息格外容易,并且最终的趋势是全世界实现电子标签化。
·分类广告曾经是广告收入的重要贡献者,但是2000~2010年,大概3/4的招聘广告消失了。原因显而易见。Craigslist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免费的,几乎是即时更新的,便于使用,高度集中,而且被广泛查阅。
·纸媒订阅量真正的下跌开始于2005年。此前,报纸订阅量每年大概减少1%。在2005年跌幅达到了2%,2007年达到3%,而2008年达到4%。2009~2010年,635家报社平日报纸的订阅量下跌了8.7%。
娱乐:如此自由自在
· 游戏开发者和游戏玩家的关系在购买时就终止了。你购买一个大富翁游戏,然后永远拥有它。然而今天,游戏本身是亏本的,盈利来自于应用之中:芭比娃娃的商业模式。对于每一个免费玩游戏的用户来说,社交游戏公司每年通过销售虚拟商品在每个玩家身上获得14~20美元的收入,而这样的“应用内购买”正是所有游戏主要的营业收入来源。于是,当约翰·迪尔公司在现实世界每年销售大概5 000辆拖拉机时,开心农场在虚拟世界每天销售500 000辆。
·电视观众老龄化,而且逐年萎缩,到2008年电视观众的平均年龄为50岁,于是目标受众年龄为18~49岁的行业已经意识到电视大势已去。
观众们转去了互联网。1948~2008年,三大主流电视网播出了150万个小时的节目。视频网站YouTube从2007年12月到2008年5月6个月的播出时间就已经超过了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