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提到,未来,数据将会像土地、石油和资本一样,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根本性资源。数据科学家被认为是下一个十年最热门的职业。
而大数据跟个人最为密切的关系是对隐私的可能侵入。比如,亚马逊监视着我们的购物习惯,谷歌监视着我们的网页浏览习惯,微博似乎对我们和我们朋友的关系无所不知,QQ圈子能给你推荐你不愿意再见面的某个女生的照片和动态信息。
秦予是从美国归国的计算机模拟博士后,在摩根大通和汇丰银行工作过多年,2010年加入支付宝公司,负责支付宝和淘宝集市的大数据业务。支付宝公司拥有中国仅次于银行业的个人数据信息。
“阿里巴巴有海量的数据,对于做大数据的人来说,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好的平台,很吸引人。因为我的金融背景所以选择支付宝。”秦予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回国进入大数据行业之后,秦予参加了很多大数据的论坛和研讨会,她最大的体会是,看到的新东西很少。
“别说大数据,连小数据都很少。现在很多公司说的大数据,大都是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这是底层的工作。”秦予说,“中国离大数据时代还有不小距离。”
即使是作为国内大数据业务的先行者阿里巴巴,其大数据业务发展也依然是分散在各个子公司,并在2012年下半年才开始推出少量的商用产品。
“从人出发,先去找人”
支付宝曾经在八年前公司成立第二天就建立了数据部门,但真正有大数据业务,是在2010年的事情。正是那时候,支付宝从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招来一批专业的金融人才。秦予也是那时候加入支付宝的。
“金融行业的大数据业务已经很成熟了。”秦予说。
支付宝的数据科学家每天做的工作就是,把客户分成50个族群进行研究。比如,细分出都市轻熟男群体,这个群体的特征是每次买的不贵,均价七八十元,收入中等,但很喜欢在网上买东西。
还有一个族群被称作“千金美少女”,其特征是收入并不高,但家里有钱,买得多,买得贵。
按照分群研究的思路,秦予的团队把淘宝、天猫、支付宝和聚划算的用户做系统研究,通过观察他们喜欢看什么媒体,上什么网,来“生动地”知道用户是个怎样的人,进而推荐商品供用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