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瞬间爆发 未来发展将突破安防

随着国内平安城市、智慧城市项目的深入发展,城市监控的高清化进一步得到普及,摄像机数量大规模增长,使得人脸识别在数据的采集上阻碍大大减小,提升了人脸识别的质量。人脸识别与监控技术的结合在司法系统中得到了重用,满足了公安系统对城市监控、逃犯追捕、黑名单排查等功能的迫切需求,这将为人脸识别技术普及的有利助推手。随着人脸识别的应用逐渐扩大,行业发展进入细分化。

人脸识别何以瞬间爆发?

其实对于整个生物识别领域来说,由于指纹识别应用时间早,价格低廉,而且使用便利,因此早早的便占据了国内的大部分市场,在顶峰时期,甚至可以达到90%左右。但是,又是什么力量,使人脸识别在短短五六年的时间里,就实现了如此迅猛的腾飞呢?

政策因素:抛开技术因素,国家政策的支持可以说是人脸识别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随着近些年来,平安城市等技术的大力推广,我国安防市场的需求也随之迅速升温,各领域安保的等级也就随之实现明显的提升。甚至在部分地区的部分领域,人脸识别已经开始被列为使用过程中的强制标准。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人脸识别的推广无疑是一种非常有力的推动。因此,虽然政策的角色只是一种诱导的作用,但是这种诱导对于人脸识别的爆发,却又是不可或缺的。

社会需求:在我国,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流动人口比例大大增加,面临的突发事件和异常事件越来越复杂。因此这也就给城市的安保工作,以及视频监控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传统依靠人工来"盯"的方式难免会因疲劳或精神不集中等原因影响监视效果,难以胜任对庞大数据库的分析与理解,从而影响事后查找证据,更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于是,人们对于具有智能分析的视频监控应用的呼声越来越高。

算法创新解围价格困境

而在所有生物识别技术中,最容易与传统视频监控技术相结合的当属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在摄像机内加装人脸识别模块,然后在控制系统使用人脸检测技术对从视频流中提取出的人脸进行分析。将人脸识别"嫁接"到视频监控后,即使在一个较复杂的场景中,在较远的距离上也能识别出特定人的身份,符合现代监控的需求。

此外,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脸识别的发展。它在工作中主要是针对图像中的物体形态、颜色、运动规迹等进行判断分析,通过智能视频分析后,再加以人脸识别,能更准确地识别身份特征,提高人脸识别产品的市场适用范围。

对于不少生物识别技术来说,识别率往往是困扰设备工作性能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不过在更多的时间里,人脸识别的在技术上的最大困境却没有出现在识别率上,而是设备的核心技术的成本上。

在09年以前,虽然万元以上的高端产品已经不属多见,但是价格在五六千元的产品却并不少见。价格似乎成为了影响人脸识别应用的最后一道门槛。不过,在09年前后的那段时间里,红外人脸识别与三维人脸识别的技术算法实现了非常大的改进。从而迅速解放了核心技术的成本投入,而也就是在这一刻起,阻碍人脸识别的非技术限制几乎被全部打破,人脸识别也迎来了自己在市场的冲刺。

人脸识别发展趋势

与视频监控相结合: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人脸识别技术将实现与数字监控系统的进一步融合,将成为人脸识别技术的另外一大应用领域。据统计数据显示,仅在中国大陆,在未来三年内有望形成年销售额过百亿,并在未来十年内则有望形成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市场规模。

逐步取代指纹考勤:人脸识别考勤,通过对人脸一些独一无二的特征识别对验进行考勤,目前技术层面已突破昼夜光的影响,能在自然状态下达到快速识别。目前,人脸识别考勤产品在市场上尚处于一种起步发展的状态,但人脸识别考勤技术的优势已尚无其他同类产品超过。

人脸识别考勤彻底杜绝了代打卡考勤的发生,消除了指纹考勤接触使用的尴尬情况,非接触,直观,友好,适用性非常广泛。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降低,人脸考勤逐步展露出了取代指纹考勤的趋势。

应用领域突破:在生物识别市场上,人脸识别的应用已经慢慢超出了安防领域。比如:利用人脸识别进行手机解锁及电脑登陆认证;一些广告公司把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户外广告上进行人流量统计;社保系统纷纷启用人脸识别技术,规范领取人资格,机场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安检等等。

困境依然存在:腾飞容易称霸难

虽然人脸识别在市场的份额上,迎来了盼望已久的爆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阻碍人脸识别发展的一切因素就已经烟消云散。技术上一些公认的硬伤,依然在给人脸识别的应用带来了不少的隐患。

首先,从技术上来说,识别模板的长久性依然是人脸识别的诟病。虽然,面部图像确实是最直观也最易让人判断的生物特征,但是,它同样也是最易发生大面积变化的人体区域。由于光照、姿态、年龄的变化,能够让模板始终随着这些变化而工作,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另外,人脸识别在整个生物识别中是比较新的技术,但是这种新潮却并非只有优势。不可否认,人脸识别的快速普及,多少存在一些人们"尝鲜儿"的心理--人们对于新技术充满好奇心,跃跃欲试。然而,也正因为"新",其准确率还未得到足够的证明,于是用户往往也容易产生不信任的心里,因而在面对具有不确定性因素的人脸识别时,如果失去了新鲜感之后,恐怕不少的用户还会更倾向于选择已经熟知的生物识别技术。

因此,虽然人脸识别已经在市场上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咸鱼翻身”般的实现了自己的腾飞。但是,如果想要彻底实现夺取指纹产品的半壁江山,实现应用的绝对主流,恐怕还有不少的路途需要去追赶。